湖北省工商聯 私營企業是由自然人投資設立或由自然人控股,以雇傭勞動為基礎的營利性經濟組織。一個地區私營企業的發展程度,反映了該地區經濟發展狀況、經濟開放程度和經濟耦合程度。我們對統計調查資料分析后認為......
政協黃石市委員會 改革開放以來,中小企業風起云涌快速發展。據統計,我省中小企業占全省GDP的總量己超過50%,并在逐年提高,已成為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主體。2010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1587......
民建湖北省委員會 “十二五”時期是我省科學發展、跨越式發展的戰略機遇期,新型工業化、城鎮化的加速發展期,產業結構的加速優化升級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體制機制創新突破的新階段。充分發揮“十二五”規劃約束......
劉運梅 委員 2011年以來,因為融資難、稅負高、原材料上漲、工資上漲、水電費用上漲等原因,制造成本、期間費用和經營費用不斷增加,產品銷售價格卻因結構原因和市場原因相對走低,企業利潤空間進一步壓縮,內......
劉嗣元委員 《湖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要“全面實施質量興省戰略,加強工業創新體系建設和質量、品牌、標準建設”,把經濟增長建立在結構優化、質量提高、效益改善的基礎上,實現質與......
民建湖北省委員會 近年來我國及我省物價水平的持續上漲,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這一輪物價上漲的原因較為復雜,既有為抵御國際金融危機沖擊而采取適度寬松貨幣政策的因素,又有受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暴漲影響......
王應華委員 生產性服務業是為保持生產過程的連續性、促進生產企業技術進步、產業升級和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提供保障服務的服務業。2005年以后,歐、美、日發達國家生產性服務業在整個服務業中的比重已經超過80......
民進湖北省委員會 溫家寶總理在《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了“推進美術館、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免費開放,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2011年召開的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又作出大力發展公......
致公黨湖北省委員會 青山區作為武漢市的重化工集聚區,已發展成為我國中部地區最大的鋼鐵、石化、船舶產業基地。其未來的發展有三大優勢:一是有產業基礎。轄區內國字號大企業云集,據統計,武鋼、石化、一冶、電廠......
黃德華委員 一、加快生物防火阻隔林帶工程建設,是我省森林防火的迫切需要 森林防火對于保護森林資源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維護生態建設成果,促進林區社會和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森林防火條例》明確規定:“森......
致公黨湖北省委員會 文化是民族血脈的傳承和精神家園的支撐,融入在人們日常生活之中。一個民族的發展和繁榮要以文化的發展和繁榮來維系。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
民革湖北省委員會 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要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據統計,2010年我國文化產業增加值達到11052億元,占GDP的比重達2.75%。按國際經驗測算,我國每年文化消費可達......
楊忠洲委員 鮮活農產品的生產與流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本問題。近年來,不少鮮活農產品頻現“農民賣難”與“市民買貴”并存的怪圈,已經引起各級政府和社會公眾的廣泛關注。破解鮮活農產品“賣難買貴”困局,關......
陳洪思委員 旅游業是兼具經濟功能和社會功能的綜合性產業,關聯度大、帶動性強,在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對外交往、文化交流及構建和諧社會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旅游業的發展能全面拉動消費、擴大內需、優化產業結構,......
民盟湖北省委員會 一、我省文化產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省文化產業堅持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發展,經濟總量持續擴大,綜合實力穩步提升,對國民經濟發展的貢獻率不斷提高。2010年上半年,我省文化及相關產業......
民建湖北省委員會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現代化進程中的一項重大歷史任務,其所需的新觀念、新風尚要依靠鄉風文明來實現,所需的人文精神、創業精神要依靠鄉風文明來培育,所需的輿論氛圍、社會環境要依靠鄉風文明來......
民進湖北省委員會 近幾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農民的就業渠道、收入來源呈現多樣化多元化趨勢,傳統的“以糧為天、以土為綱”的觀念受到嚴重的沖擊,曾經寶貴的耕地出現了拋荒現象,且呈蔓延態勢。耕地拋荒已成為當......
民盟湖北省委員會 2009年9月,國務院出臺了《文化產業振興規劃》。2010年2月,胡錦濤總書記提出,把加快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八項重點任務之一。發展文化產業已上升為國家戰略。......
民進湖北省委員會 湖北省與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的差距主要在縣域經濟發展水平上。而我省經濟發展滯后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教育發展和人力資源儲備及開發水平落后。隨著農村經濟社會的轉型,農村經濟從原來的個體逐步向......
農工黨湖北省委員會 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的高度,準確把握文化產業發展的脈搏,提出以文化創新引領時代風氣,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文化需求,推動文化的大繁榮大發展。堅持文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