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政協委員 >委員建言 >議政建言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推進湖北文化產業跨越式發展

2014-09-15 00:59:25  
字體大小:【

 

民革湖北省委員會


    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要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據統計,2010年我國文化產業增加值達到11052億元,占GDP的比重達2.75%。按國際經驗測算,我國每年文化消費可達4萬億元,但實際消費不足1萬億元,巨大的文化消費潛力和產業發展空間有待挖掘,文化產業將成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發力點。文化企業具有“輕資產”特征,缺乏有形抵押物,所擁有的知識產權難以進行價值評估;資金回報周期長、成長不確定性大;現金流不穩定、投資具有高風險性,而各級各類文化產業的建設卻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因而,文化企業和文化產品難以得到一般金融信貸支持,融資較為困難,給文化產業建設資金的籌措帶來了較大的難度。

    一、湖北省文化產業發展的現狀與問題
    湖北省文化產業起步較早。2004年,湖北省成功舉辦武漢文化產業博洽會;2006年,湖北省成功舉辦中國中部(武漢)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此后,特別是近3年中,湖北省文化產業對推進經濟增長的貢獻不斷增強,成為全省經濟發展新的亮點。2010年,我省文化產業實現增加值695.95億元,同比增長20.9%,比全省GDP增長速度高出6.1個百分點,比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速度高出10.8個百分點,占全省GDP的4.4%。2011年上半年我省文化產業實現增加值378.7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7.96%。湖北文化產業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蓬勃發展態勢。
    但總體來看,湖北文化產業發展既有強項和優勢,也有短板和不足。盡管信貸支持力度加大,但對為數眾多的文化企業而言,仍是人多粥少。缺乏長效的投融資體系正影響著我省文化企業的發展。文化企業還在生存和理想之間掙扎,文化產業化的步伐遠慢于北京、上海、廣東,甚至鄰省湖南。因此,建立金融支持體系,將資本引入湖北文化產業是十分必要和緊迫的。

    二、加大金融對文化產業發展支持力度的建議
    (一)安排專項扶持資金
    首先,以政府為主導,從財政安排專項資金作為省文化產業專項發展基金。專項資金對每個項目如重點原創研發成果補貼最高配套30%、最高總額不超過一定金額的資金扶持;此外,專項資金還應有貸款貼息、配套資助、獎勵、無息借款等靈活的資助方式。同時配套設立投資決策委員會和咨詢委員會,以選擇應獲得資金扶持項目。另外,可以考慮財政注資組建文化產業投資控股公司,對政府專項基金進行市場化運作,除經營影視、演藝、動漫等特色文化產業外,重點對重大文化產業項目進行戰略投資、融資和風險投資,控制專項基金運營風險,實現湖北文化產業發展專項基金的可持續發展。
    第二,設立專門針對文化產業擔保公司和資產評估公司,創新銀行信貸在文化領域的投向引導機制,搭建能讓商業銀行信任的文化產品的定價機制和擔保機制。
    第三,創新融資方式,鼓勵多渠道發展文化產業。政府可以利用自身優勢,鼓勵銀行創新貸款融資模式、信貸產品和服務方式,透過政策上的一定傾斜,引導銀行在國家允許的貸款利率浮動幅度范圍內給予一定的利率優惠。如中國銀行為“輕資產”特點的影視文化產業量身定制了以影視劇版權質押和應收賬款質押為核心的“影視通寶”,建行深圳分行引進孟加拉國團體貸款經驗,通過聯貸聯保的方式,在無擔保、抵押的情況下為中小文化企業提供貸款。

    (二)強化交易平臺功能
    目前文化企業上市普遍為大家所關注,但上市只局限在擁有穩定商業模式和現金流規模比較大的企業中,大量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就需要由文化產權交易所來解決。2011年9月,我省掛牌組建湖北華中文化產權交易所,從功能上可以為缺乏資本市場融資條件的文化創意企業與有投資意向的民營資本提供文化產權交易的產融對接平臺。應充分利用好這個平臺,推動文化與資本、資本與產業的對接,促進各類文化要素跨行業、跨區域、跨所有制流動。同時,利用武漢市得天獨厚的交通優勢,大力發展文化會展產業。

    (三)設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
    引進民間資本投資文化產業,形成文化產業投資基金,是文化產業能真正獲得長足發展的關鍵。文化產業投資基金,是以一定的方式吸收機構、個人等社會資金,委托專業機構管理基金資產,以股權投資方式投向具有高增長潛力的未上市的中小文化創意企業,以期所投資企業發育成熟后通過股權轉讓實現資本增值。文化產業投資基金要充分利用資本手段和資本市場,創新文化產業融資思路,按照產業基金運作規則,實現文化產業重大戰略項目融資嚴格遵守市場經濟運行規律,通過深入挖掘市場進行價值發現,承擔高風險并享受高收益。從實踐經驗來看,由政府財政資金主持發起的文化產業投資基金,能有效引導和拉動社會投資,產生資金乘數放大效應。例如湖北省現有的文化場所,可以考慮出讓20 年經營權和10 年冠名權,一方面可以獲得直接的資金支持,一方面可以通過專業的文化運營企業,最大程度地繁榮文化演出市場。同時,鼓勵有實力的企業、團體、個人依法發起組建各類文化產業投資公司和文化產業投資基金,通過文化產權交易所直接投資于文化產業。

    (四)加快企業股改上市進程
    “十二五”期間,文化企業將迎來集體上市浪潮。在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閉幕之際,湖北文化界迎來一件大事。證監會有條件通過了湖北長江出版傳媒集團的上市方案。湖北長江出版傳媒集團作為湖北文化產業的旗艦,即將成為湖北文化產業的“第一股”,標志著湖北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產業發展進入一個新階段,具有里程碑的意義。然而,相對于其他省份,我省的步伐還是慢了些。因此,幫助省內優質文化企業股改上市,支持符合條件的文化企業上市融資和通過債券市場融資,將成為文化企業籌集資金、做強做大的捷徑。
    除以上四點外,引進臺資文化企業也是一個迅速提升湖北省文化產業競爭力的途徑。臺灣的文化創意產業起步較早,現在其競爭力和產值已處于亞洲文化產業的前列,然而,臺灣文化市場容量有限,發展的空間已不大,大量的臺灣文化產業投資者正在島外尋找新的投資機會。湖北交通便利、臺商云集,正可以利用大力發展湖北文化產業的契機,大力引入臺灣的民間文化產業投資者,做好規劃(如專設臺灣創意一條街,量身定做稅率優惠政策),達到雙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