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政協委員 >委員建言 >議政建言

關于建立健全農村文化反哺機制的建議

2014-09-15 00:59:25  
字體大小:【

 

致公黨湖北省委員會

    文化是民族血脈的傳承和精神家園的支撐,融入在人們日常生活之中。一個民族的發展和繁榮要以文化的發展和繁榮來維系。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要求充分認識文化改革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更加自覺、主動地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建設文化強國。繁榮和發展農村文化是實現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文化強國的重要途徑。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農村、農民為城市化、工業化及整個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以犧牲自我的方式對城市進行持續輸血。現在我國城市建設和工業發展有了大量的積累,進程和速度遠遠快于農村。城市反哺農村,工業反哺農業是社會發展到特定階段的客觀規律。否則,城鄉經濟和文化差距將越拉越大,到時候城市甚至整個社會都將會為曾經的短視買單。基于農村在我國的重要地位和中國經濟發展的歷史背景以及農村落后于城市的社會現實,在當前實施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戰略背景下,盡快建立健全農村文化反哺機制顯得尤為重要和勢在必行。湖北是農業大省,農村地域廣、人口多,繁榮發展農村文化是建設湖北文化強省的重要內容。

    一、農村文化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
    由于歷史成因以及農村經濟發展條件、組織形式等因素造成了我國農村文化的窘迫現狀。當前農村文化是整個社會文化生活中的塌陷區,也是社會文化建設的一塊短板,總體居于弱勢地位。當前,我國及我省農村文化發展狀況堪憂,農村文化建設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

    1、農村社會組織形式分散,文化建設基礎設施薄弱,人才缺乏。農村文化建設為何基礎差、設施弱、人才缺,根源在城鄉二元結構。農村為城市建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和犧牲。特定的城鄉二元結構,是農村文化匱乏日益嚴重的深層原因。多年的城鄉分治,使城市和農村間存在著嚴重的不公平,對農村文化的長期忽視,使農村文化建設問題在歷史的積淀中更加錯綜復雜。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貫以來的向城市傾斜,導致了農村文化發展的塌陷,城鄉差距持續拉大,農村缺乏專職文化人才,也吸引不了人才、留不住人才。

    2、財政投入不足,做法形式單一。改革開放以來,各地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經濟發展上,對文化建設的投入相對較少。而這部分較少的文化發展資金,更多的主要投入城市,農村文化發展成了被人遺忘的角落。雖然隨著社會的發展,各級政府也將農村文化建設納入公共財政,場地建設、場館建設投入在逐年增加,但相對于農村文化建設的巨大資金需求,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專項資金只是杯水車薪。當前也有一些對農村文化反哺的做法,比如送戲下鄉、農村書屋等,實際上都是表面的、零散的,這些做法的可持續性和實效性都不強。有些地方請來明星演出助力農村文化發展,這些不切實際、脫離農民生活的文藝演出實際上是對農村文化的掠奪。

    3、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不夠重視,力度不大。重視非遺的保護與開發,是民族精神薪火相傳的重要舉措和內容,是情感的延續,更是理性的認知。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產生在農村,扎根在農村,凝聚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追求和歷久彌新的精神財富,是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深厚基礎。當前在農村文化建設中,對非遺的傳承開發力度不夠、觀念不新、機制不活,對非遺項目傳承人的重視培養程度不足,與建立一個穩定長期有效可循的農村文化反哺機制還有差距。

    4、主流缺位,負面文化侵占農村文化市場。由于農村文化建設投入不足,文化資源匱乏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農村先進文化陣地難以建立并發揮作用。一些封建落后的觀念在農村依然市場廣大,封建迷信活動抬頭,部分未成年人沉迷于不良游戲和賭博之中,打架斗毆、酗酒鬧事、色情演出等違法亂紀之事時有發生。

    二、建立健全農村文化反哺機制的對策建議
    建立健全農村文化的反哺機制,要搶抓前所未有的國家對文化建設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的歷史性機遇,以培養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為著力點,努力把農村深厚的歷史文化資源轉化為文化發展的優勢,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以更加積極的姿態、更加有力的措施,提高廣大農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通過農村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最終實現整個社會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為此建議:

    1、政府主導,建立反哺機制。農村文化建設本身是一項公共事業,屬于責任主體多、公益性強、見效緩慢的領域和項目。因此,政府應該發揮主導投資的責任和作用。要以政府為主導,構建結構合理、功能健全、合理高效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立多品類的公共文化產品、服務項目、文化活動等,建立資金投入向農村文化建設傾斜機制,建立對農村文化的援助機制等,保證一定數量的中央轉移支付資金用于農村文化建設。可以直接提供,也可以采用給予補助的方法通過市場提供,還可以利用政策引導市場提供,但政府的主導地位不能動搖。

    2、以城帶鄉,實現城鄉文化的一體化。城市文化基礎雄厚、設施先進、現代化氣氛濃厚,城市文化反哺農村可以實現城市與農村的雙贏。要以城市帶動農村,經濟帶動文化。建立城鄉文化聯動機制,合理配置城鄉文化資源,把支持農村文化建設作為城市扶持新農村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在農村文化建設中,要把城市與農村作為一個有機整體統籌兼顧,協調發展,將城市文化資源逐步引向鄉村,引導城市里圖書館、博物館、電影院等強勢文化資源向農村流動,實現城鄉圖書館聯網協作,促進城市圖書館的服務向鄉村延伸,形成以城帶鄉、城鄉文化資源一體化的文化事業協調發展格局。

    3、社會共建,多措并舉齊建農村文化。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通過興辦實體、資助項目、贊助活動、提供設施等在農村進行經濟建設的同時參與農村文化建設。嘗試建立多元化融資機制,活躍各種市場化的實踐,在投資審核、貸款、稅收等方面給予優惠支持,引導社會資本以多種形式投資農村文化產業,自覺履行社會責任,興建更多適合農民需求的文化消費場所。發揮市場在文化資源配置中的積極作用,創新農村文化服務設施運行機制,吸納有代表性的社會人士、專業人士和基層群眾參與管理。結合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加強農村優秀民間文化資源的系統發掘、整理和保護,以文化為靈魂、以旅游產業為載體,發揮旅游業對農村文化建設的促進作用。

    4、重視農村文化自覺的培養。文化自覺是文化繁榮發展的思想基礎和先決條件。培養農村文化的自覺,是實現農村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重要前提。要加強農村學校教育在農村文化自覺自信培養中的基礎性作用,增加優秀傳統文化課程內容;要挖掘傳統節日文化的內涵,開展喜聞樂見的文化普及活動,形成農村文化的再造機制;要加深對文化在社會生活中地位和作用的認識,提升農村文化自我覺醒、自我反省、自我創建的意識和責任,建立一套共同認可的文化體系和文化自覺、自愿、自發的行為準則與規范。

    農村文化自覺的培養是一個艱巨的過程,不能急功近利。文化自覺的養成需要細水長流、潤物無聲,通過送文化與種文化相結合,城風鄉漸,用城市文化涵養反哺農村,最終形成農村文化的自覺、自發、自省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