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政協委員 >委員建言 >議政建言

中職教育為我省縣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對策建議

2014-09-15 00:59:23  
字體大小:【

  

                                 民進湖北省委員會

    湖北省與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的差距主要在縣域經濟發展水平上。而我省經濟發展滯后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教育發展和人力資源儲備及開發水平落后。隨著農村經濟社會的轉型,農村經濟從原來的個體逐步向規模化方向發展,這就需要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帶頭發展農村企業。大力發展中職教育,正是適應農村經濟發展格局及對高中級技術人才的需要。目前產業結構亟待向合理化、縱深化方向發展,人才結構尤其是農民工教育層次和技能水平遠不能滿足產業升級的需要,人才結構與市場需求之間矛盾突出。實現人才結構的調整,并能最優匹配當前產業結構發展需要,正是農村中等職業教育的要務。

     一、當前我省農村中職教育面臨的困境

     1、職業教育與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聯系不夠緊密。農村中等職業教育的專業設置不盡合理。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現有的專業設置與市場需求聯系不緊密,難以對當地產業結構、勞動力結構及其變化形成有效預期;二是面對當地經濟特點和市場需求,中職學校難以作出及時的專業調整和更新。

    2、農村中等職業教育投入嚴重不足。由于經費投入嚴重不足,導致教師待遇低,留不住好教師,中職學校的專任教師少,而所謂“雙師型”教師比例更低;專職教職工人數過少,一個教師同時擔任好幾個班好幾門課程的現象十分突出。同時,教學設施不能滿足中職教育的基本需要,教學設施簡陋、短缺。部分縣級職校甚至出現三種現象:一是學校需租用校園活動場地;二是學校無法保證學生接受正常學時的教育;三是學校無法進行規范性的硬件建設,有些學校甚至連教材都不能按時發放。

    3、校企合作深度不夠。許多縣市地處偏遠山區,經濟不發達,企業很少,因此中職學校校企合作的環境較差,進行校企合作難度較大。普遍情況為:一是缺乏優良適宜的合作環境和渠道;二是學校與企業合作中的“你熱我冷”與“忽冷忽熱”;三是實訓基地缺乏;四是學生頂崗實習中的利益糾結和法律空白。

    二、中職教育為我省縣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對策建議

    (一)在專業設置與人才培養上,切實與縣域經濟社會發展方向對接

    1、以產業轉型和產業升級引領縣域中職教育目標。農村中職教育的目標定位是關乎中職教育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地方政府應以產業轉型和產業升級來指導和引領農村中職學校的發展。根據自身的區位優勢和產業特點,積極推進職業教育與工業園區的結合,職業教育與企業的結合,打造校企合作緊密的專業教師實踐培訓基地、學生實訓實習基地、企業人才輸送基地、企業員工再培養基地。建立職業教育核心功能服務區,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為職業教育學生就業服務,促進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社會的協調健康發展。

    2、采取以市場為導向、定向委培并舉的培養方式指導專業設置。一是要依托市場改革現行職業教育的體制。二是加強調研,摸清勞動市場、產業結構的發展動向,為市場提供可用人才。三是架構校企合作的橋梁,實現工學交替。

    3、適當放寬對中職學校部分專業的限制。政府部門要及時調研并公布社會人才需求情況、就業情況,引導學校調整與優化專業。同時,中職學校也要主動、及時跟蹤市場需求的變化,積極適應行業經濟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求,科學地調整和設置專業。因此,教育部門應根據實際情況對中職學校的專業設置適當放寬,給予其更加寬松的生存發展空間。農村縣級職校要重點建設食品加工專業、種植養殖類專業以及幼兒師范、醫療衛生保健等方面的專業,以達到服務農村經濟、區域經濟發展的需求,提升中職學生的就業能力及對口就業率。

     4、對提供較多就業崗位的行業和企業給予一定的優惠和獎勵。地方政府需根據地方經濟發展,對職校重點專業進行重點投入,重點建設,鼓勵地方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組織企業與學校一起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同時,對于那些能提供較多就業崗位的行業和企業應給予一定的優惠和獎勵,以激發社會關注和支持中職教育的積極性。

    (二)進一步加大對中職教育的投入

    1、均衡分配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的投入比例。我國在中等教育的投入上歷來存在重普教輕職教的傾向。以2008年為例,我國中等職業教育畢業生581萬,而同期普通高中教育1426萬,約為職業教育人數的2.5倍,而普通高中教育學校老師人數是中等職業教育教職工人數的5.76倍,教育資源明顯流向普通高中教育。

    2、地方政府加大對職教的投入。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實訓設備起到關鍵性作用,因此,學校實訓設備的添加成為中職學校的當務之急。中職教育經費應能保障中職學生實驗、實訓要求的實訓實施、設備。一般專業的生均設備價值不得低于2500元,工科、醫類專業的生均設備價值不得低于3000元。

    3、逐步實行免費的農村中職教育。中共十七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第一次提出“重點發展農村中等職業教育并逐步實行免費”的任務,是繼全面實施免費義務教育之后,黨和國家為縮小城鄉差距、發展農村教育而采取的重要措施,非常符合廣大農民群眾及其子女的切身利益。這項重大舉措的實施,對于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教育事業科學發展,必將產生極其深遠的影響。

    4、完善職業教育助學政策。在我國,高中階段教育屬于非義務教育,實行繳費上學、分擔成本的制度,中等職業教育屬于高中階段教育,因此也一樣實行繳費上學。由于中國農民低收入人群比重遠遠高于城鎮居民,國家的學生資助政策能否更有效地覆蓋農村地區,將直接關系到農村學生高中階段教育普及的進度和質量,進而關系著全國教育發展目標任務的實現。健全國家助學金政策體系,是政府主導與支持中職教育發展的重要措施,國家助學金政策對中職教育的發展已經取得巨大成績,政府要鞏固健全現有的助學政策。

    5、打通企業、民間投資和融資農村中職教育的渠道。鼓勵企業、行業積極投資中職教育,并吸納民間資金融資,以緩解政府資金投入不足。如湖北省大冶市職業技術學校便是一所由民營企業投資興建的職業學校,該校硬件設施一流,發展勢頭良好。這種民間融資的模式值得推廣。 (三)政府應積極鼓勵中職生在當地就業 在中職教育服務于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這一思維框架下,改變中職畢業生的就業導向就顯得尤為重要。地方政府在致力于改善“民生”的工作中,應將本地居民在本地區的就業率作為一項內容,并納入政績考核的范圍,以使中職教育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目標在技術人才的吸納和儲備上獲得保障。建議當地政府為在本地就業(或創業)的中職生提供一定補償和必要的早期資助,為地方經濟發展留住大批合格的技術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