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工黨湖北省委員會
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的高度,準確把握文化產業發展的脈搏,提出以文化創新引領時代風氣,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文化需求,推動文化的大繁榮大發展。堅持文化的創新與創意,關鍵在于推動傳統文化的現代轉型。作為21世紀的朝陽產業,文化創意產業已被公認為是引領新經濟發展、增強一個國家和地區國際競爭力的新興支柱產業,對于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優化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增進社會整體福利,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增強城市內在凝聚力和對外吸引力都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近年來,中共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提出了“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建設湖北文化強省”的戰略思想,全省上下正著力打造文化精品,發揮產業優勢,營造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良好環境,文化創意產業得到了較快發展。
一、湖北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態勢
(一)湖北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成效顯著
近年來,湖北文化創意產業取得了一系列成就:“武漢光谷動漫節”已唱響全國;大型風情歌舞《家住長江邊》市場收益頗豐;省京劇院推薦劇目《膏藥章》入選2004年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十大劇目;《知音》集團年創利稅水平位列國內同行業榜首;江通動畫公司成為民營動畫企業中唯一的國家級“動畫產業基地”,其作品《天上掉下個豬八戒》創央視收視新高,并獲第二屆中國國際動漫節系列動畫片特別獎等。此外,各種大型文化活動,如中部地區文化博覽會、八藝節等,極大地促進了湖北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
“十二五”期間,湖北將加快報業、出版發行業、廣播電視業、動漫游戲業等優勢產業的發展,投資163億元啟動并建成一系列標志性文化工程和文化(產業)園區。武漢光谷文化傳媒創意產業園成為融合數字動漫、影視動漫、影音娛樂、主題樂園、展覽展示以及出版教育等方面的復合平臺。創意產業園依托高端技術、前沿理念,以軟件研發、動漫原創、數字媒體、工業設計為主要業務,在短短兩年內,僅軟件設計產業收入即達60億元;創意商業街將沿光谷廣場、光谷步行街、SBI創業街、森林公園的新型創意商業街區,重點發展體驗營銷、時尚展示表演等新型產業業態;武漢市洪山區創意大道自2008年10月正式啟用以來,已入駐各類創意企業573家。根據規劃,到2020年,該區將集中建成武漢大學珞珈創意產業園、武漢創意產業中心、李橋創意產業園等八大創意產業集聚區,未來10年創意產業總產值將達到400億元至500億元,新增就業崗位10萬個。武漢市江岸區也將“創意產業大區”作為重要規劃之一,傾力打造“五園八街”創意產業群。
(二)湖北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面臨的問題
盡管取得了上述成就且發展潛力巨大,但與北京、上海以及深圳相比,目前湖北文化創意產業還存在一些問題,制約著創意產業的逐步壯大和可持續發展。
一是管理體制不順。文化創意產業的各子行業分屬經濟、文化、科技、新聞、廣電、體育等不同管理部門,基本上屬于條塊分割。由于各市場主體未形成合理、有效的利益整合機制,導致分布于產業鏈各環節的許多資源無法形成合力,從而難以有效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造成資源浪費和政府管理成本提高。
二是政策支撐體系尚不完善。主要表現在政策框架還未建立,政策有待進一步細化,相關扶持政策實施不充分,在創意保護、企業認定、項目扶持、園區建設等方面缺乏一套統一科學的認定標準和具體實施辦法,導致相關扶持、優惠政策難以落實,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統計制度和統計指標分析體系尚未建立等。尤其在目前的形勢下,許多創意企業都面臨著融資困難的問題,資金短缺成為湖北各創意園區內企業面臨的最主要問題。
三是文化創意人才短缺。我省擁有豐富的科教文化資源,文化創意人才的儲備基數雖大,但真正能從文化創意產業實踐中脫穎而出的人才很少。具體表現在高端原創人才稀缺,創意人才結構不合理,適用性型創意人才缺乏,而且人才流失也較為嚴重。
四是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滯后。文化創意產業具有較高的市場風險性,其發展離不開公共服務平臺的支撐,但目前我省文化創意產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相對滯后,無法滿足文化創意企業對公共技術、人才培訓、信息咨詢和成果推廣等方面的需求。
二、湖北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戰略選擇
湖北具有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良好基礎和明顯優勢,通過建立有效的政策機制,科學規劃,合理整合,就能把文化創意產業建成為引領經濟騰飛和社會進步的支柱性產業,實現湖北由文化資源大省向文化經濟強省的戰略轉變。具體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營造良好的環境氛圍
文化創意產業是涉及多部門、多行業、多領域的高端產業,需要高端的政府服務。政府應作為發展戰略的制定者,為創意產業提供策略層面、公共政策與服務層面的支持,促進各種創意行為在政府主導構建的平臺下匯聚,并取得實效。一是制訂政策,出臺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扶持產業園區建設;二是構建平臺,通過成熟的資源共享平臺和完善的配套政策,有效降低企業運營成本;三是提供全方位服務,通過開辟文化創意企業發展的“綠色通道”,對文化創意企業行政許可事項提供各種優質服務;四是政府主導,組織“創意湖北”圓桌會談,吸納相關設計人員、企業家、政府官員參加,對相關的投資、融資、企業進行優化設計,為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營造良好的氛圍和環境。
(二)整合文化創意多方資源,做強做大文化創意產品和產業
一是推陳出新。既突出原生態的荊楚文化資源特點,又注重對現實文化資源進行創新,著力培育一批既體現荊楚文化特色、又在國內外有影響的拳頭項目和產品,著眼于盤活資源存量和拓展資源增量,在更高層次、更大范圍內整合文化資源,提高資源的轉化率和利用率;二是打造品牌。策劃開發重點文化創意項目,打造形式新穎、影響力大、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創意精品,形成具有強大市場競爭力的文化創意品牌;三是突出重點。通過市場機制保障文化創意產業的資源供給,在此基礎上著力培育一批產業集團和特色文化創意產業。
(三)集聚文化創意產業人才,切實把握健康持續發展的關鍵
一是制定和完善文化創意產業人才培養規劃,有計劃、分層次地培養不同學歷和水平的文化創意人才;二是建立基地,依托科教優勢,加強大專院校的文化產業院系、文化產業研究基地的建設;三是優化機制,建立和完善文化創意產業人才的成長、使用、流動機制,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以人才推動產業的發展;四是政策激勵,以優厚的政策待遇吸引高端人才,使頂尖人才多出優秀成果,成為湖北文化創意產業的領軍人物。同時,對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作出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引導產業健康發展、積極創新。
(四)完善文化創意產業鏈條,培育壯大產業集群
要不斷完善文化創意產業的產業鏈,以動漫產業為例,從漫畫創作、動漫制作、播出平臺、人才培養到周邊衍生產品的生產和經營,區域內動漫的研發、設計、生產、消費,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同時,在條件適合的地方,如武漢光谷逐步形成動漫產業聚集,吸引企業入駐,形成網絡游戲、動漫制作、手機游戲等產業集群,各產業間相互支撐,互為供給,構成基礎環境成熟、運作機制適宜、產業結構完整的產業鏈,建立大型動漫產業基地。
(五)充分利用歷史資源,大力發展文化旅游業
湖北是一片紅色熱土,擁有大別山等著名革命老區,具有得天獨厚的旅游發展條件。大別山不僅有紅色旅游資源,還有深厚的人文底蘊和綠色生態資源。紅色旅游資源以革命遺跡、舊址、紀念建筑、名人故居為主體,以紅色歌謠、革命文獻、革命事跡、紅軍標語等為輔的立體資源結構,內涵極其豐富。將紅色旅游資源與深厚的地域文化底蘊相結合,將紅色旅游與湖北文化、名人文化相結合,讓游客更深層次地了解湖北歷史,進一步提升紅色旅游的文化含量,形成具有不同特色的文化旅游線路,滿足不同層次旅游者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