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政協委員 >委員風采

黃岡市政協常委、國家一級心理咨詢師張靜:
用心撫慰春暖花開

2020-03-30 10:50:54   來源:人民政協報   作者:奚冬琪 付振強  
字體大小:【

恐懼、焦慮、壓抑、抑郁……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人們常常被低落無望、恐懼悲愴、焦慮煩躁、內疚無助等情緒所裹挾。尤其是生活在湖北的民眾,心情更是如籠罩在霧霾之下,難以晴朗。面對這些心理上的問題和情緒上的波動,湖北省黃岡市政協常委、國家一級心理咨詢師、黃岡市靜遠社工服務中心負責人張靜每天都會24小時在家待命,隨時準備著和同事們通過手機回應不同群眾的各種心理咨詢,為救助者開解心結、平復情緒。


1月27日,國家衛健委發布疫情緊急心理危機干預指導原則,要求將心理危機干預納入疫情防控整體部署,除確診和疑似患者等,醫護及相關人員也被列入其中。具備專業能力的張靜立刻行動起來,在迅速擬定出應對疫情心理援助熱線服務方案后,連夜組織團隊成員通過中心微信公眾號、微信群、QQ群等各種媒體招募心理援助熱線志愿者。為保證團隊人員的專業性,張靜還通過網絡平臺對人員進行了心理危機干預倫理、心理急救技術等專業技能培訓。


“我們選定了8位優秀心理咨詢師,兩個咨詢師為一個小組,分別對應山東、湖南支援黃岡醫療隊、黃岡中心醫院、黃州區總醫院的一線醫護人員。”張靜介紹,一線醫護人員中女性居多,大部分有孩子但卻不能見面,在高強度工作下,很需要心理疏導。


春節期間,黃岡某縣醫院的一位護士撥通張靜的電話,說她所在的科室有同事確診。在所有同事居家到期解除隔離后,該護士仍擔心自己12歲的孩子會感染且不能親自照顧,心情極度壓抑。“最艱難的時刻,也就是轉折快到的時候,我們咬緊牙關,也滿懷希望,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你可以多打電話鼓勵孩子,相信他會變得更加懂事、獨立,這個經歷應該會促進他的成長。關于你心情壓抑,建議你可以做如下調整……”在張靜耐心的溝通下,該護士表示“感覺心情好多了,會信心滿滿回到工作崗位,為抗擊疫情作貢獻”。


張靜所在的中心擁有國家級心理咨詢師團隊及省內外資深專家顧問團,疫情發生后,她還積極組織同事投入到疫情防控相關工作中:開展針對疫情的線上會議及培訓活動,撰寫社工實務指引手冊。


如今,隨著疫情逐步穩定,張靜的心理咨詢對象和疏導方向也漸漸有所改變。


3月3日下午,張靜接到一個求助電話,電話那頭的女士泣不成聲,語不成句。斷斷續續的敘述中,張靜了解到,沈女士一家三口先后感染了新冠肺炎,經過醫護人員的全力救治,她和女兒都痊愈出院,但不幸的是,家里的主心骨、她摯愛的丈夫黃先生沒能挺過來。沈女士對未來的生活非常絕望,天天以淚洗面,深陷對丈夫的思念之中,無法面對現實,時時刻刻想要追隨丈夫而去。


“心理干預更重要的是讓有心理創傷的人重燃生活信心,但沈女士此刻已經完全被悲傷的情緒所淹沒,要先處理她的負面情緒。”張靜說,對于這種情況,要先讓沈女士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從壓抑的念頭中解放出來,然后再用認知療法改變她的思維定式。張靜讓沈女士想象如果她的丈夫還在,最希望她和女兒過怎樣的生活,沈女士當即表示,“最希望她們快樂、幸福”。張靜便不失時機地引導沈女士,“您的丈夫一定不希望活著的家人過得痛苦,他一定希望你們在表達了適度的悲哀之后,照樣好好活著,他一定會在另一個世界為你和女兒祝福!”經過1個多小時的談話,沈女士表示一定會堅強地開始新生活。


此后,張靜和沈女士經常通過微信談心。3月20日,張靜收到沈女士發來的一張照片,上面是她為女兒即將出生的孩子手工織的一套鵝黃色嬰兒絨衣,旁邊還寫了兩句詩:“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看著微信,張靜知道,那一顆撕裂的心,正在愈合。


“像沈女士這樣的例子,在疫情的中后期會越來越多。因此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災難后的心理干預可能比災難中的心理干預更重要,而且需要持續的時間也更長。”隨著疫情的逐步結束,張靜和團隊將需要進行心理干預的人群劃分為逝者家屬、一線醫護人員、患者、社區干部和普通民眾等5類,并將針對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來提供心理疏導服務。


“在重大突發公共事件來臨時,如果不及時對社會進行心理疏導,當不良情緒累積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對心理健康產生不可逆轉的損傷,嚴重的則會造成較大范圍的恐慌、過激行為,影響社會穩定。”張靜說,通過及時的心理疏導、有針對性的人文關懷、專業性的心理健康服務等將心理危機干預納入疫情防控整體部署,構筑防疫抗疫的心理防線,其實就是為人們戴上“心靈口罩”。


“要做好心理援助工作,政府的主導非常重要。此次疫情中,黃岡市的心理援助開展得比較及時,也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另外,張靜建議:心理援助的專業性很重要,一定要讓有資質、有經驗的專業心理咨詢師來做相關輔導,否則可能會適得其反。而通過這次疫情,也應當讓有關部門意識到全民心理健康知識普及的重要性,未來要積極引導民眾重視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