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幫勇,松滋市政協第五屆委員、常委,湖北松源矸石發電有限公司董事長。先后榮獲荊州市第二屆“洪城杯十大巾幗創業明星”、荊州市“三八紅旗手標兵”等榮譽,多次被松滋市委、市政府授予“優秀企業家”稱號。
一
1980年,參加工作不久就憑其聰慧與大方,被劉家場水泥廠選任為廠辦秘書,她愛崗敬業,一干就是八年;28歲的她因工作表現突出被提拔調任松滋市“雙八”水泥廠工會主席。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1999年,正值不惑之年的呂幫勇響應國家下海經商的號召,毅然決然辭職創業。她歷經近半年時間的充分考察論證,精準捕捉三峽移民遷建水泥需求空缺的商機,以總額400萬、分四年付清的方式買下了一個半拉子工程、秭歸縣郭家壩鎮移民遷建項目——楚城水泥廠。2002年8月她再次搶抓縣域經濟民營化的契機,投資300萬元買下長陽縣趙姑婭煤礦二十年的經營權,并組建長陽縣趙姑婭煤炭有限責任公司。面對兩個公司運營和管理的挑戰,獨具慧眼的呂幫勇積極尋覓提升自我的平臺,恰逢其時地參加了清華大學對外學術交流中心企業管理國際化總裁(CEO)班為期一年的學習。
兩度勇于拼搏以及不斷學習,呂幫勇完成了專業知識、管理經驗和原始資本的積累,為其繼續攀高走遠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
回報家鄉,造福桑梓,一直是呂幫勇的終極心愿和不解情結,她也一直在尋覓契機。2004年,身在異鄉的呂幫勇聞聽家鄉松滋市委、市政府實施“工業興市”的戰略,立馬回松滋進行考察,經多方考察和科學論證,很快作出決策,投資7000余萬元組建了松滋市楚城化工有限責任公司、荊州市鴻浩石油機械制造有限公司。
不滿足對家鄉這些貢獻的呂幫勇,再次把握商機,投巨資創建湖北松源矸石發電有限公司。該公司前身為“461”電廠,始建于上世紀60年代末期,是為“三線”建設配套的戰備電廠。因國家宏觀政策調控,2006年底實施民營改制,然而組建不久的民營公司卻因諸多因素被迫停產,只好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拍賣。呂幫勇聞訊后,毅然以5560萬元摘牌,組建湖北松源矸石發電有限公司。公司組建后,呂幫勇一方面花重金聘請技術人員,另一方面投入2700余萬元資金進行技術改造、更新設備,用就地取材的煤矸石取代本地枯竭且價格昂貴的原煤作為燃料;用石灰粉作脫硫劑采用半干法脫硫工藝確保煙氣達標排放。2014年3月,呂幫勇再度投資2億元實施脫硫脫硝節能減排技術改造項目, 2015年3月21日第一條生產線順利點火烘爐,?2015年5月24日實現并網發電,整個技改工程預計今年8月可全部竣工。?改造項目全部竣工后,每年可節約標煤30000余噸、可降低運行成本2000多萬元;更為重要的是其煙塵濃度僅為改造前的1/12、SO2排放濃度僅為改造前的1/8。即每年減少煙塵排放283噸、二氧化硫排放972噸;?項目建成達產后,按照年運行6000小時計算,年上網電量3億kWh,可實現銷售收入1.95億元(其中灰渣收入3500萬元),利稅8200萬元(其中稅金2180萬元)。據不完全統計,松源公司自2007年組建至2014年底已累計現實稅金6135.32萬元。目前,深謀遠慮的呂幫勇正在潛心運籌松源公司上市事宜。屆時的呂幫勇將毋容置疑、勢不可擋地迎來其事業的制高點。
三
政協委員是榮譽,更是責任。呂幫勇深知此道,且一直在致力踐行。當呂幫勇得知一個家境貧寒、品學兼優的女孩鄭娟娟,因讀不起高中即將面臨輟學,她毫不猶豫地承擔起其高中三年、大學四年的全部學費及生活費,即使在她事業發展極其艱難的時刻也從未遲疑;每年的重陽節,松滋市社會福利院的老人們總會迎來他(她)們的孝順女兒呂幫勇前來探望;斯家場鎮舞龍山村“關愛留守婦女”結對幫扶的現場、王家橋鎮小學“關愛留守兒童”的操場上……都能看到呂幫勇和善微笑的面孔和忙前忙后的身影。為美化、凈化公司周邊村民生產、生活環境,呂幫勇先后為周邊村解決環保資金198.7萬元......
在市政協2014年度委員履職考核中,呂幫勇被評定為優秀等次。為按時參加政協全會、政協常委會,幾次身在外地洽談公司重要業務的她總是連夜趕乘飛機準點參會,始終做到全勤出席;她在擔任委員、常委近四年的時間里先后單獨或與其他委員聯名提交提案13件,其中提交的《關于建立和完善我市企業家隊伍關愛機制的建議》,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的高度關注,目前市財政每年安排30萬元企業家隊伍關愛基金,專事企業家每年一次的健康體檢和生日祝福;她作為工業系統政協委員的一員,更是系統“委員之家”中不可或缺的熱心人、大姐大。
(松滋市政協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