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政協委員 >委員風采

追求夢想夢成真

2015-07-14 09:44:06  
字體大?。骸?a href="javascript:;" class="font01">大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這話用在她身上,再貼切不過了。她不光戲唱得好,她還把失落的民間文化,一個個想唱戲、跳舞、希望老有所樂、尋夢、追夢人的夢想變為了現實。

 

    她叫李春閣,歷任第9、10、11屆谷城縣政協委員,現任谷城縣文化館館長,在當地城鄉,她的名字家喻戶曉。

 

    李春閣的名氣之所以這么大,是因為她18歲就進了縣劇團,常年進村入戶演出,又是團里的“臺柱子”,因此,“李春閣”三個字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隨著職務的升遷、變動,李春閣追求夢想也在發生著變化?!爱斞輪T唱好戲,是為了對得起觀眾;當團長就要心懷全局,把份內的事真抓真管真正落實?!崩畲洪w說。

 

    民間文化的拾遺者

 

    近日,谷城縣舉辦非遺專場文藝演出,看著根據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紫金山歌”改編的舞蹈《放花?!?,省級非遺項目《南河套曲》……李春閣露出自豪的神情。

 

    6年來,經過李春閣的不懈努力,谷城縣共收集非遺線索1116條,調查登錄項目318項,被省政府公布的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3個、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14個、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35個。 

 

    2006年,湖北省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普查工作。但因各種原因制約,谷城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一度落后于其他地方,第一批省、市名錄全部空白。

 

    2007年,李春閣由谷城縣曲劇團團長調任谷城縣文化館館長,她的壓力“山大”?!啊斑z’之路異常艱難。”李春閣說,但再難,只要有決心、毅力,總能做好。

 

    “紫金山歌”是谷城一帶山民的歌謠,是農耕文化的藝術表現形式。隨著老一代歌手年歲漸高,年輕人嫌沒前途不愿學,山歌面臨著失傳的境遇。

 

    2008年,正在整理“紫金山歌”的李春閣聽說,深山紫金鎮中有一位“歌王”名叫萬青山,他會唱的山歌最多最全。

 

    “老人年過七旬,又體弱多病。一旦離世,那些只存在于他心頭口中的山歌,就會成為絕唱?!?008年到2009年間,李春閣先后四次趕到深山里為老人錄歌。每次她都要坐兩個多小時的汽車,再走一個多小時山路。錄歌時,老人唱一句,她用錄音筆記一句,然后整理成曲譜和歌詞。

 

    兩年里,李春閣“搶救”出“紫金山歌”149首。2009年3月,襄陽市政府對全市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進行公布,其中包括“紫金山歌”。

 

    “拾遺”遠不止這些。石花空心奎面200多年前就已馳名荊楚大地,清乾隆年間被御賜為貢品。但如今,石花制作空心奎面的民間藝人僅有2人,都已70多歲,奎面工藝面臨瀕危絕境。

 

    2008年初,李春閣找到石花奎面的傳人林世福老人,希望能將這門技藝發揚光大。但奎面工藝復雜嚴謹,面粉經拌、和、揉、搓、盤、拉等14道工序后,500克面才可被拉成5000米的面條,耗時一天一夜方可做成。因為工藝太復雜、產量太少,老人對傳承技藝信心不足。

 

    面對老人的“低調”,李春閣先后6次前往林世福家中“掏心窩話”,“人心都是肉長的?!崩先私K受感動,答應她來錄制奎面的制作工藝。

 

    2008年6月30日,李春閣帶著攝像機趕到林家,將石花奎面制作的全過程一一拍攝下來。產品成型后,李春閣用白紙把面條包好,連夜搭火車送到省群藝館。

 

    第二天,當細如發絲、白如雪蓮的石花奎面“盛開”時,專家們紛紛被這精湛的技藝折服。

 

    2009年5月,“傳統面食制作(石花奎面制作技藝)”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如今,石花空心奎面已晉級為省級旅游紀念品,成為谷城“非遺”的名片。

 

    農村文化大院全覆蓋

 

    “如今咱們村里的文化大院,籃球、乒乓球、健身器材、文化墻、農家書屋、遠程教育室等樣樣齊全。每天晚飯后,在音樂的伴奏下,上百人來這里跳廣場舞可熱鬧了?!?月10日,該縣冷集鎮李洲村漢水民間文化藝術團創始人宋文平高興地介紹說。

 

    近年來,如何推動農村文化建設、滿足農民群眾日益提高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成為李春閣委員關注的熱點問題。在谷城縣政協十屆三次會議上,李春閣根據鎮、村、社區文化現狀,提交了《加強基層文化陣地建設,繁榮農村文化》的提案。提案受到谷城縣委、縣政府、縣政協的重視,出臺了文化惠民進百村的有關文件;開展了送文化器材、文藝人才下鄉活動;修建、擴建、改建活動場地,激發了群眾參與熱情,農民群眾從過去的觀眾變成文化舞臺上的主角。

 

    目前,谷城縣已建成10個鄉鎮綜合文化站、256家農家書屋、256個農村文化大院,覆蓋率均達到100%。農村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實現了全縣10個鄉鎮的全覆蓋,進村率達100%。全縣農村的文化隊伍達250余支,規模在30人以上的有90余支。這些成績的取得,李春閣委員功不可沒。宋文平發自內心地說。

 

    讓千余老人“青春年少”

 

    7月10日下午,縣文化館三樓活動中心。臺上,縣老年書法協會主席柳云峰,面對著臺下60多名滿頭銀發的學生,正在認真地傳授著書法寫作“精髓”。今年79歲的書法班學員譚新民說:“到老年大學學習以來,不光我寫的毛筆字有了很大的進步,更主要的是通過學習,身心更加健康愉悅了?!?/p>

 

    說起能到文化館免費培訓一事,譚新民說,這得感謝李春閣委員,是她幫我們操了心,讓全縣千余老年人變得“青春年少”。

 

    今年春,李春閣在走訪中得知,現在有不少老年人雖然物質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了,但精神并不充實。他們希望真正找到一片真正屬于自己的“陣地”,豐富自己的晚年生活。

 

    綜合、匯集老人們的實際需求,李春閣很快寫成了《關于開辦全縣老年書法、繪畫、攝影、電腦等培訓班的建議》。建議遞交不到一周,就分別得到谷城縣委、縣政府、縣政協領導的批示?!巴廪k班”給了李春閣極大的信心和力量。

 

    她借助文化館的陣地作用,很快便將此事“謀劃”就緒。從在縣內媒體發布招生“喜訊”,到“物色”老師,安排教學計劃,樣樣順利推進。書法、繪畫等班級,全部爆滿?!皼]想到老人們的學習熱情高到這樣?!崩畲洪w高興地說,提前到校,下課后還不想走,學習熱情真是讓人感動。

 

    腳下有泥土,心中有真情。李春閣用堅守與付出,詮釋了委員榮光,于山水間,奏文化大美。

 

    (谷城縣政協  馬明剛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