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生在農村長在農村,他一舉一動、一言一語中卻又流露出獨特的文化氣息。他就是宜昌市文化學會會員、枝江市政協委員、市作家協會會員、董市鎮文化服務中心副主任王明清。十多年來,他憑著對文化事業的濃濃情懷與執著追求,取得了不平凡的業績,多次被湖北省、枝江市評為優秀農家書屋管理員、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先進個人。
——傾力打造群眾文化。近年來,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群眾對文化生活的追求也越來越強烈。他結合鄉村特點,積極組織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組建民間吹打樂24班,培育民間藝人200多人,以采蓮船、玩獅子、踩高蹺、舞龍燈等形式,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組建民間藝術表演團體8個,活躍在城鄉之間。他經常深入民間,充分挖掘群眾文化資源,先后精心編排了富有濃郁民間特色的《歡慶鑼鼓》、《小憨曲》等20多個文藝節目,均在宜昌市、枝江市文藝調演中獲獎,其中《歡慶鑼鼓》在宜昌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中獲金獎。他還經常到社區和農村指導廣場舞表演,提高他們的舞蹈水平。
——全力構建文化網絡。基層文化網絡建設是各級黨委、政府實施的一項文化惠民工程。他積極爭取上級主管部門和鎮黨委、鎮政府的重視與支持,在鎮文化服務中心建立了“三室一廳”(圖書室、電子閱覽室、科技文藝活動室、多功能活動廳),配備電腦30余臺,購買圖書近萬冊,征訂報刊雜志20多種。建立農村文化活動室24個,農家書屋 24個,配備文體設備 100多臺套,圖書48000多冊,廣播設施100多臺套,形成了鎮、村、戶“三級聯動”,文化、科技、廣播、體育“四位一體”的文化服務網絡。還建立了鎮村文化網絡工作人員管理和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管理等相關制度,該鎮桂花、平湖等村每年服務人數均在1000人以上,為廣大農民掌握現代科技信息,致富奔小康,發揮了重要作用,深受人民群眾的普遍歡迎。2012年董市鎮被評為宜昌市基層文化建設先進單位。
——深入挖掘歷史文化。他所在董市鎮歷史文化厚重,許多古今名人志士故居至今尚存,王明清從2003年起,花費了大量心血,廣泛搜集原始文字和圖片資料,編撰了《中國歷史文化名鎮——董市鎮》一書,策劃拍攝了反應董市古鎮風貌的電視片《水府無處不陽春》,增強了董市古鎮知名度和影響力。
——認真履職建言獻策。作為一名老政協委員,他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職責,近十年來,他通過認真調研,共撰寫社情民意信息20多篇,提交提案15件,其中5件被評為優秀提案,許多意見和建議被市政府及相關部門采納。
(枝江政協 李紅明 朱孝友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