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我們和麻城市政協的同志一起驅車來到麻城市三河口鎮,采訪了程文香,這位大山里的女能人。
艱辛創業之路
在小鎮的一隅,程文香打開了話匣子,娓娓道出她創業的經歷……
“我是1964年的,娘家在三河口鎮胡家灣村,家里姊妹6個,我排老三,父親在供銷社,母親務農。當時的家境還算一般,初中畢業后在家里幫忙賣糕點。1986年,經人介紹,我認識了在部隊當兵回來的周建新,就嫁給了這個老實巴交、話語不多,但是踏實穩重的男人。”
“夫家在更偏遠的劉家河村周家沖,老公弟兄3個,也是窮的叮當響。嫁過去后看到家里的狀況,從小就要強不服輸的我便決心要出來做點小生意,來改變貧窮的現狀。”
程文香天生就是一副不服輸、不怕吃苦的性子,認準了的事,9頭牛都拉不回來。1987年,倔強的程文香不顧家人的反對,賣掉了分家時僅有的一頭豬,再東拼西湊,湊了300元錢,在三河食品所的屋檐下租了一個僅6個平方的木板茅棚,從此踏上了經商之路。她憑著熱心周到的服務和誠信經營、童叟無欺的口碑,小店的生意越來越有起色。
到1995年的時候,程文香夫婦已經有了幾萬元的積蓄。初嘗到創業甜頭的夫婦倆商量著,準備用掙到的錢擴大經營規模。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老天爺在這時給他們開了一個不小的玩笑。95年10月份,她的丈夫建新運貨的車在高速上出事了,所幸人沒有大礙。他們主動賠付了事故中的傷者3萬多元。
這一場飛來橫禍,把夫妻倆多年來辛辛苦苦的一點積蓄賠了個精光。出院后丈夫老是唉聲嘆氣,程文香安慰他:“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沒柴燒。大不了,從頭再來”。
汗水澆開幸福花
程文香沒有氣餒。從1992年起,她租賃了臨街面的三河口鎮農業服務公司的店面,不僅經營副食,還做起了家電生意。
那時,她去武漢漢正街打貨,幾家個體戶合伙包車,進衣服、副食、日用品呀,人家一次打一個大包。為了節省開支,程文香一次總是打3、4個大包,連男的都自嘆不如。打貨回來都是自己搬運、盤存。有一年進貨回來,子宮瘤大出血,住進了三河醫院。后來還轉去協和醫院手術,命都丟了半條,還是不服輸。
老公見她太辛苦,也總是勸她,反正日子已經一天天好起來,不需要這么拼命。她總是說,苦日子過慣了,停下來反而不舒服。
程文香的生意一天天做大,除了她吃苦耐勞、堅忍不拔的個性,更與她的為商之道有很大的關系。
她說:“人們說‘無商不奸’,我不這么認為,太貪圖利益,生意只能做一次,沒有回頭客。貨真價實,薄利多銷、熱情服務、誠信經營才能留住客人。碰到太可憐的窮人,我甚至把東西半賣半送的給人家,碰到老人來逛集,端杯熱茶,幫他們去郵局存取匯款。鄉親們不買東西,也愛來我的店里坐一坐。做生意,匯聚了人氣,就是聚財。”
1999年,程文香夫婦在三河口鎮建起了400多平方的三層臨街面樓房,一樓經營生意,命名“文香家電”。
致富不忘眾鄉親
程文香1997年入黨,1998年起擔任三河口鎮個體私營協會主任。她先后兩次被評為“黃岡市誠實守信個體工商戶”,多次被評為三河口鎮黨員“雙帶”標兵、麻城市勞動模范、“三八紅旗手”等,2013年榮獲麻城市“十佳農村黨員創業標兵”。曾任麻城市六屆人大代表、七屆政協委員,現任麻城市八屆政協委員。
2007年春天,三河口鎮汪家灣村一個叫郭萬年的村民找到了程文香家中。“文香姐,大伙都說您是大好人、心善,您救苦救難,行行好吧!”一進門,這個漢子就哭喪著一張臉,對程文香求助。程文香止住心里的疑惑,親切的問:“大哥,你別急,你有啥難事,慢慢講。”原來,這個叫郭萬年的漢子,妻子生了重病要轉到市里去,家里已經家徒四壁,還有300元住院費怎么也湊不齊。他聽鎮上的人說程文香義道,情急之下,就找上門來碰碰運氣。程文香看到這情形,決定把錢借給他,并囑咐他盡早轉院,好好照顧妻子。
程文香特別關愛孩子們。有的孩子,成績優秀,卻因為家貧面臨著輟學的狀況。每次聽到這樣的事,她都會主動找上門去了解情況,幫幫這些家庭渡過難關。在三河口鎮中學就讀的來自單親家庭的孩子王某、汪某,還有孤兒劉某,每人每期都會得到程文香300元的援助。這些孩子都叫她“程媽媽”。
三河口鎮地處偏僻,群眾的文化生活相對比較貧乏。過去,村里的婦女閑暇時喜歡在一起家長里短,要不就是打牌度日,很容易引起家庭矛盾。程文香自個兒出資購買了一套音響和麥克風設備,組織婦女們在業余時間跳起了廣場舞。
“我們還去市里面請了舞蹈老師幫忙編舞,自己也在電腦里看視頻學習,再把服裝統一起來。姐妹們都說,和城里人跳的一樣像模像樣呢!看著大家樂呵,我也樂呵,覺得自個兒年輕不少。”說到這些,程文香高興地笑了。
蘭,幽而不病,處深山,不以境寂而色遜,芬芳高潔,幽香四溢。程文香,她正像一株深山里的蘭花草,堅韌、執著的吐露著屬于她的芬芳。
(麻城市政協委員工作委員會主任程志遠、麻城市政協委員夏先麗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