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桑歲月三十載,治國安邦屢立功”,在武漢市新洲區政協成立三十周年之際,省政協委員李少明回到家鄉,慷慨捐資100萬元設立“少明慈善基金”,以踐行其“仰承福澤、報效桑梓”的理念,實現自己更多更好地“安老、扶幼、助學、濟困”之心愿。新洲素有“慈善之鄉”的稱號,捐資助學尉然成風。區政協委員更是積極投身于慈善事業,盡自己最大地力量,緩解貧困學子一時之困,幫助他們揚起人生的風帆。
一
夏奶奶最近一段時間顯得特別地開心,逢人就嘮叨說:“孫女讀書再也不用發愁了,遇上了好心人,只要孫女讀得進,上大學都沒問題!”說完這幾句話,夏奶奶就會爽朗地笑出聲來。事情還得從今年5月份說起,那天,夏奶奶正在自家的土磚屋里忙乎著,猛聽見村干部叫道:“夏婆婆家里來客人啦!”夏奶奶忙抬頭望去,只見一個30多歲的小伙子緊跟村干部走進了家里,這小伙身著藍色T恤,卡其色休閑褲,古銅色肌膚,一雙充滿靈氣的大眼睛滿溢著笑意。當這個帥氣的小伙帶著他特有的招牌式微笑走向你時,你不會想到眼前這個陽光的大男孩已在商海搏擊近17年,他就是——武漢綠洲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斌。劉斌見夏奶奶起身,忙趕前一步拉著夏奶奶的手說:“我來向老黨員學習的,看看您老人家。”原來劉斌聽人說,夏奶奶是個有著47年黨齡的老黨員,日子過得艱辛,中年連失兩子,老年喪夫,小兒子在外打工,卻自顧不暇,兒媳離婚走了,將年幼的孫女丟在家中,交由夏奶奶照護,她咬牙挺著,含辛茹苦的撫養孫女,既不叫苦也不埋怨。劉斌見這土磚屋雖破敗不堪、潮濕發霉,卻收拾得干干凈凈,不禁感慨萬千,他望著墻上的獎狀問道:“這是……?”夏奶奶忙說:“孫女的,今年讀七年級了,讀書可上心,可這孩子沒人疼,娘跟人走了,爸也不爭氣,只好跟著我這老太婆吃苦,我又沒多大能耐,往后這書還不知有沒有得讀。”劉斌聽此言毫不猶豫地說:“放心,我供這孩子讀書,直到她上完大學。我也是黨員。”夏奶奶一愣,似乎有點不相信,她拿眼望著村干部,眼前這個隨和如鄰家大男孩的年輕人,會做得到嗎?同行的村干部忙說:“趕緊謝謝劉總,他是政協常委,不會騙你的。”夏奶奶緊緊拉著劉斌手,眼眶一下濕潤了,連連說:“謝謝、謝謝好心人。黨和政府真好,孫女有盼頭了,有盼頭了。”
這是劉斌資助貧困生的一個剪影。近幾年來,劉斌前后資助貧困生10多名,有的從小學開始資助,有的從初中開始,只要劉斌看到孩子因困難讀不起書,他都會毫不遲疑的伸出援助之手。每年每個孩子5000元,特別困難的再追加。劉斌總是說:“別人家庭暫時有困難,孩子成績又好,又想讀書,失學了多可惜。我們有這個能力,拉他們一把,幫他們渡過難關,讓他們完成學業,圓了他們的夢想,何樂而不為?”隨著公司的穩步發展,劉斌更注重回報社會,更自覺地承擔起企業的社會責任,也愿自己的助學之路越走越長。
二
從今年的“六一”開始,新洲道觀河風景區小學附屬幼兒園的180名孩子再也不用每天趴在課桌上午休了,他們也可以和城市幼兒園的小朋友一樣,在自己的小床上舒舒服服地做個好夢。
“六一”前夕,區知聯會組織開展“同心入校”活動,來到了道觀河風景區小學,會員們實地察看、了解兒童生活、學習情況。道觀河風景區小學暨附屬幼兒園現有學生250多名,都來自附近村莊,大多家境貧困,父母長年在外打工,孩子多由爺爺、奶奶照顧。由于學校離家路程較遠,爺爺奶奶年齡又大,帶孩子上學路上往返不易,許多孩子便在校休息。學校條件不是很好,雖提供了簡單的床位,可床上空蕩蕩的,什么都沒有,零星地有兩三張床鋪著學生自帶的破舊被褥,卻越發地顯得寢室的簡陋。午休的時候,孩子們有的三三兩兩在外玩耍、有的在教室嬉戲、有的在寢室休息,為了便于管理,老師只好帶著孩子們在教室趴在桌上午休,看著孩子們(特別幼兒園的小孩)枕著幼小的胳膊,趴在桌上瞪著天真無邪的大眼睛四處張望的憨態,會員們既覺得孩子們可愛、樸實,又感到萬分的揪心。湖北玉如意綠色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市政協委員、區政協常委余建棟見此情形,悄悄將學校陶校長拉到一旁,他說:“陶校長你看我們能為孩子們做點什么實實在在的事?”余建棟白凈、斯文,有著浙商特有的儒雅,說一口帶著濃濃鄉音的普通話,讓人容易親近。在征求校長的意見后,余建棟當場提出捐贈全新整套兒童被褥供孩子午休使用。5月27日,滿載著濃濃愛意的180套嶄新的兒童被褥,送到了道觀河風景區小學。
近幾年來,余建棟和他所在的湖北玉如意農業集團本著以人為本、關愛生命的企業精神,不斷以實際行動為弱勢群體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實事,力爭讓他們的生活質量有所改善。余建棟表示他將加大對慈善事業的投入,一如既往地關注和支持慈善事業,同時他也希望更多的愛心人士參與到慈善事業中,回報社會、感恩社會。
三
倉埠鎮歷史悠久,文風昌盛,素有“新洲文化鎮”之稱。位于倉埠街的新洲二中,其前身為譽滿全鄂的私立正源中學,始建于1931年,當時社會上流傳著“進了正源,升學不難”的口碑。倉埠人重視教育,興辦學校,鼓勵、支持青年求學向上,成為國家棟梁之材。倉埠人這種尊師重教、崇尚教育的優良傳統一直延續至今。
近幾年來,每年的6月6日,新洲二中門前都是彩旗飄飄,鑼鼓喧天,古老的倉埠大街小巷,掛滿了激勵、加油和祝福的橫幅,人們紛紛走出庭院,涌向街頭,夾道歡送高考學生。每年的中、高考送考已經成為倉埠的特定習俗。倉埠街政協聯絡委在中、高考之前,都會組織社會各界人士開展送考話動,他們給莘莘學子送上最真誠的祝福,給默默奉獻的園丁送上最崇高的敬意。送考活動是區政協常委、倉埠商會會長、武漢市培源建筑有限公司董事長邱國民倡導的。樸實、直爽是這個地道從本地闖出來的漢子給人最深的印象。炎炎烈日下,他總是頂著草帽,穿梭在工地上,和工友交談時,卷起草帽的一角,呼呼扇著,不熟知的人怎么也不會想到他是公司的老總。邱國民從倉埠起步,歷經三十多年的風雨逐漸做大做強,如今正值盛年的他,正帶著自己的團隊一步一步走向更廣闊的世界。致富不忘鄉親,無論企業走得多遠,邱國民始終忘不了這片養育他的熱土。每年“六一”邱國民都會帶著上萬元的學習用品到倉埠幼兒園、中心小學看望孩子們;高考前夕,準備2萬多元慰問高三師生;提供5000元資助一名貧困生上大學。在倉埠政協聯絡委的組織下,邱國民不僅自己捐資助學還帶動其他委員,在社會各界的幫助下,新洲二中沒有一名貧困學生輟學。
委員每年做一件好事實事,是區政協“五個一”活動的主要內容之一。近幾年來,區政協以“五個一”活動考評為抓手,堅持以人為本,關注民生,組織發動政協委員行善舉、獻愛心,積極為委員做好事實事搭建平臺。委員捐資助學是做好事實事活動中的一朵美麗的浪花,委員們無私奉獻,資助貧困生完成學業,引導他們樂觀向上,做一個對家庭、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在近幾年的捐資助學活動中,區政協涌現出一大批慈善榜樣,他們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承擔企業責任,全心回報社會,積極投身慈善事業,弘揚中華民族樂善好施的傳統美德,營造良好的社會風尚,為構建社會和諧奉獻著自己的光和熱。
(武漢市新洲區政協 葉菊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