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不了大學就上職業教育”,“公務員、事業單位等考試高職學生不能報考”。社會對職業教育戴著“有色眼鏡”,讓2011年到湖北職業技術學院任黨委書記的譚曉明委員感到壓力和責任。“從事職業教育以后,對職校的孩子有了更多地了解,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他們得到社會認可。”譚曉明開始探索培養新型藍領的新路徑。他先后建立了61個大學生創業團體,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湖北九洲數控機床有限公司建立合作,實現高職聯合培養;與部分需要高技術工人的企業簽訂協議,解決學生的高質量就業問題。“探索還是見成效的。今年學校6月份畢業的應用型專業學生差不多都被企業搶走了。”25日,珞珈山賓館教育界別會場,譚曉明委員笑呵呵地對記者說。“《報告》中提出‘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職業教育需要正確定位,應是培養高水平技術人才的最佳去處。”譚曉明指著報告說。“我當政協委員的這幾年,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推動職業技術教育。現在,我們正在探索中職、高中生進入高職分類培養模式的改革。中職學生加強文化培養,高中生加強技術培養,讓他們文化和技術平衡發展,成為適用社會需求的新型藍領。”譚曉明信心百倍。(轉自《湖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