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政協委員 >委員風采

樂當“鄉村百靈鳥”---訪竹山縣政協委員王義富

2014-09-21 11:19:25  
字體大小:【

 

“鄉村百靈鳥”王義富委員


王義富委員正在開心地放聲歌唱彩船歌


    日前,湖北省竹山縣寶豐鎮韓溪河村村民陳光華看了村門口懸掛的由王義富編創的新農村建設三字歌謠、十勸青少年歌謠等宣傳內容后,深有體會地說:“王義富同志編創的民歌民謠既通俗易懂,又貼近生活,我們愛聽愛看愛學。” 村民陳光華提到的王義富就是該縣寶豐鎮政府已從事文化宣傳工作30多年的一名普通黨員干部,竹山縣第八屆、第九屆政協委員。他用自己的滿腔熱情謳歌新時代,歌唱新生活,傳播新風尚,成為廣大干群喜愛和敬佩的“鄉村百靈鳥”。

    熱愛執著,所以“著魔”

    如何把黨的方針、政策宣傳到千家萬戶,使廣大農民朋友不斷形成新的生活觀念和健康向上的社會風尚,是王義富經常思考的問題。多年來,他善于從群眾喜聞樂見的花鼓船歌中得到啟示,絞盡腦汁揣摩歌詞,有時候睡到半夜,只要靈感來了就立即起床進行創作。
    為了豐富自己的創作素材,他經常利用節假日,深入田間地頭,懷惴一個筆記本,身背一個錄音機,白天走村串戶,與老藝人足膝交談,晚上回家認真整理,一熬就是幾個通宵。有人和他玩笑說,對搜集整理工作就像“著魔”了一樣。功夫不付有心人。他先后整理千余首民間花鼓船歌,搜集整理了兩萬多字的民間歌謠和民間故事。

    在節假日活動中他唱,在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中他唱,在新農村建設中他唱。他將“十星級文明農戶”評選標準編成花鼓船歌、快板、三字經等進行演唱宣傳。1996年10月27日,中央各大新聞單位組成陣容龐大的采訪團到寶豐鎮采訪“十星級文明農戶”創建活動,只見他撐桿搖船,放聲唱到:“天上星多月不明,地上坑多路不平,山上藤多樹難長,孩子多了難成人,一定少生和優生”,形象生動宣傳了計劃生育國策的重要性。

    2002年7月,他在寶豐鎮雙廟村聽到村干部介紹,村里一位胡姓的兒媳張某,經常虐待公婆,他靈機一動,立馬就創作了一首養老歌:“自然規律人要老,人到老了要有依靠,兒女都要盡義務,善待老人盡孝道”。這首養老歌很快在村子里傳開,這位胡姓的兒媳聽后深受教育,及時改正了自己的錯誤行為。
    為把“十星級文明農戶”的“十顆星”廣泛宣傳,他結合每顆星的具體標準,編成五句子花鼓船歌。2006年5月,他還把新農村建設二十字方針編成三字歌,印發到各農戶。竹山縣委宣傳部、文明辦將他編寫的“十星歌”、新農村建設“三字歌”制作成宣傳牌懸掛在全縣村莊路口,供村民們觀看學習。

    敬業奉獻,所以無悔

    在從事基層宣傳文化工作中,王義富一干就是三十多年。每年春節,別人舉家團聚,他總是從臘月三十忙到正月十五,帶著文藝宣傳隊進村入戶,把快樂送給廣大群眾。“別人有年我無年,年年參加玩彩船,走東村又到西院,每晚忙到半夜半,萬眾歡樂我開顏”,成為他開展農村宣傳文化工作的“自畫像”。他的妻子沈賢蘭這樣說:“一到春節,只要聽到鑼鼓一響,他就喉嚨發庠,家里再多的事,他都要忙他的,編他的,唱他的,宣傳他的”。

    王義富在哪里工作,哪里的群眾就能享受到歡樂,這是群眾對他的最樸實的評價。1999年3月,他在寶豐鎮原觀坡村駐村,該村地處高山,人畜飲水和灌溉十分困難,每年為爭水引發的斗毆事件多達二十多起。當時,鎮里曾組織這里的農民建水窖,并且建一口水窖由上級財政補貼300元,但祖祖輩輩一直在鬧水荒的觀坡人不相信建水窖就能解決這里的問題。王義富當即創作了“鬧水荒歌”:“昔日農民好可憐,吃點水都難上難,夜晚排隊去等水,幾個小時等一擔……”后來他又四處募集資金,幾天就募集了4千多元的建水窖資金。這一年,王義富在村里一干就是兩個多月,觀坡村300多戶人家,家家建起了水窖。看到村民們臉上露出了笑容,他又創作了“解水困歌”:“過去吃水遠處挑,現在用水有水窖,創造幸福誰安排,全靠黨的好領導”。

    同時,他緊跟時代步伐,與時俱進,學以致用,先后創作有小品《送款》、《醫療保險就是好》、現代戲《硬會計》和《和諧文明新村歌謠》、《十星歌》、《三字歌》、《解水困歌》以及《十勸青少年》、《十勸郎君莫賭博》等作品,弘揚了主旋律,傳播了新文化,深入淺出地宣傳黨的政策,深受群眾喜愛。他自編的花鼓船歌、“十星歌”、新農村建設“三字歌”先后在中央1臺、2臺播出。他先后被湖北省委宣傳部授予“湖北省宣傳思想工作先進工作者”,被十堰市委授予“優秀共產黨員”、“十佳公民道德標兵”,被竹山縣委授予“十佳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
    今年61歲的王義富依然活躍在山鄉的村組院落,他說:“是人民養育了我,是黨培育了我,我要為群眾歌唱一輩子。”

          (政協竹山縣第九屆委員會委員、竹山縣寶豐鎮中心學校  朱本雙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