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生命的自然歸宿體察人生,人生毫無任何意義;從生命群體來體察單個的生命,生命個體是那樣卑微渺小,而人生需要有意義。古往今來的哲人告訴我們,人生的意義不在于生命的結局,而在生命的歷程,在于如何完善這一生命歷程。即使再卑微的生命,即使再平凡的人,只要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那么,卑微與平凡,就會化作人生中一道永恒的風范。張飛杰——武漢太德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一個民營企業商家,一位區政協委員,他總是努力把自己平凡的人生,演繹一道永恒的畫卷。
自己未曾料到某一天會成為一名區政協委員,但是,當自己成為一名區政協委員那天起,一種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便扎根于心。他知道自己的人生不會有太多驚人的故事,盡管經歷了商海中太多的歡樂與艱辛,沒有太多的事跡,當一名政協委員已五個年頭,深感榮幸。
“天空雖然沒有留下痕跡,但我曾飛過”,這是他最簡單的座右銘,這也是他最樸素的心聲。作為政協委員,他認真學習,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隨時留意、關心身邊的人和事,與民為友,為民建言。當他調查了新紙坊城區治安環境惡化、老百姓不滿,投資人不快等一些情況時,他奮筆疾書,將一篇“關于加強城區治安環境的整頓”的提案,遞交給政協轉至有關部門承辦。
當他看到很多城市青年因種種原因成為無業游民時,一種社會責任感促使他又執筆寫了《大力發展江夏城鄉青年就業、創業》的提案,這些提案得到上級領導的充分肯定,并予以實施。五年來,張委員撰寫的提案10余篇,社情民意20余條,他常說“微言大義,政協委員應與責任有約”。正是由于他的高度責任感與使命感,積極建言獻策,參政議政,成績突出,2005年度被區政協評為優秀政協委員。
武漢太德商貿有限公司,為地方發展盡了一份力量,為社會和諧發展盡了一份責任,為城鄉下崗工人構建了一個繼續發展的平臺。公司吸收了十幾位下崗人員,而且使他們有能力在崗,都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和收入。張總是一個樂于助人、熱情關心員工的好領導。他善待員工,不斷地改善員工的工資待遇,對困難員工常常伸出援助之手。公司有一個員工,家里條件很簡陋,愛人是個殘疾人,兒子剛考上大學,全家沒有什么經濟收入,幾千元的學費,讓全家人幾天都沒有睡好覺。張總得知這個情況,馬上號召全體員工為幫困助學捐款,解決了這家的實際困難。他并當眾承諾:一個孩子今后的學費,全由他來想辦法解決。聽他這樣一說,這個職工全家都流下了感激的淚水。使這個職工,越困難的事,越主動地去做。受到張總關心和幫助的員工很多,不勝枚舉。
為了把企業辦得更完善,自己積極與外界交流信息,開闊眼界,在工作之余,不斷地充實自己的專業知識,自我提高。在自己的不斷努力下,得到了上級組織的肯定,在2003年度被共青團武漢市委評為“武漢市青年興業領頭人”的光榮稱號。
創“誠信企業”。公司以誠實守信、合法經營、為國納稅作為企業的創業理念。在公司內部營造和諧、誠實、進取的企業文化,讓每一個員工都充滿蓬勃朝氣和活力。
在當今競爭十分激烈的社會中,公司要立足,不僅需要非常嚴格的管理理念,還要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而且要有一定的軟資產,就像一個人,要有一定的魅力一樣,這樣才能立足于社會之林,不會被競爭激烈所淘汰。張總是一個非常精明的人,他明白這一道理,搞企業管理,必須以人為本。在與商家合作時,他講究誠信,從來不失信于人。俗語說:“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與他做過生意的朋友,都說張總有頭腦,因而生意越做越好,企業的形象也越來越大。為構建良好的納稅氛圍,他總是提前上繳國家稅費,交滿、交足,從不遲交或不交。企業多次被工商部門評為“誠信企業”稱號。
作為武漢市青年企業家協會會員單位及會員,他積極參加協會組織的各種社會公益活動,到貧困山區獻愛心,給困難家庭的孩子捐學費,為政府分憂。他隨區工商局領導去慰問轄區內遇到困難的經營戶,鼓勵他們自強不息,占用困難,向社會貧困孤寡老人伸出援助之手,他曾定向資助紙坊轄區一特困學生,幫助其完成在高校的學業。他無時無刻都在關心身邊的弱勢群體。當別人問為什么這樣做時,他說“不為什么,只不過我覺得,我應該這樣做罷了,這是我的責任,也是我的義務”。
“平凡的人,平凡的事”。他總這樣認為自己所做過的一切事情,是應該的。他常說,作為一個政協委員,要常懷“位卑未敢憂國之念”作為一個商家,盡自己的微薄之力來回報社會,是商家必須具備的赤子之心。
面對著眼前榮譽與事業的成功,他顯得是那樣平靜,總是以平凡而肩負著自己身上的責任,顯得是那樣的投入,只要他認準了的路,他會堅定地向前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