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者 事竟成——記武漢市江夏區政協常委柳毅
2014-09-21 11:19:00
字體大?。骸?a href="javascript:;" class="font01">大
中 小】
他,農民的后代,具有大地一樣實在的品質,大地一樣寬厚的胸懷。他是一個有文化、有理想、有志氣、有作為、樂于奉獻的人。他叫柳毅,今年45歲,江夏區金口街金水一村人,是江夏區政協常委、江夏區私營企業協會會長,武漢鶴龜涂料有限公司總經理。
(一)
1975年,18歲的柳毅高中畢業后回到家鄉當了一名小學民辦教師,他工作負責,做事認真、待人誠懇、勤奮好學。1977年恢復高考后,他連續兩年參考,兩次都上了中專錄取分數線,但他沒去,上不了大學也就放棄了繼續再考的念頭,下決心在農村自學成才,為改變家鄉貧窮落后的面貌干出一番事業。1979年,他拜師學開汽車,考取駕駛證后,又同別人一起買了一輛卡車,干起了運輸專業戶,一年下來,就賺了5000元。1982年結婚,小倆口情投意合,小日子過得舒服美滿。但這些沒有使他感到滿足,他的宏愿是搞企業,、辦實體。當司機跑運輸時,不僅使他學到了技術、開闊了眼界,還積累了資金。此時,他把目光投向了創辦化工廠。他的想法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對。父親說:“辦化工廠風險大,技術性強,你既不懂化工業務,又沒雄厚的資金,怎么行?”岳父說:“我在村里搞化工廠十幾年,錢沒賺到,現在連廠都垮了,你白手起家,談何容易!”親朋好友勸他說:“你開車跑運輸有錢賺,何必勞神費力、冒風險?”來自各方面的壓力,絲毫沒有動搖他辦化工廠的決心,而他想:“現在黨的富民政策好,盡管農村現在有吃有穿,解決了溫飽,但并不富裕,我辦廠的目的主要是為家鄉父老鄉親探索一條致富的門路;再說,我跑了幾年運輸,了解一些化工市場的行情,化工材料的銷售勢頭,前景很可觀;至于說我對化工生產不熟悉,我可以刻苦鉆研,在實干中學?!睂嶋H上,這些年,他利用空閑時間自修了《涂料配方》、《化工學》等專業書籍,他相信自己能辦好化工廠。1984年底,他籌措了一萬元資金與岳父家合伙,以每年700元租金,租下村里20平方米的豬圈做廠房,辦起了化工廠,購回鋼磨機和原材料,打好土爐、架起鐵鍋(實際上是一個大鐵桶),于1985年5月1日,正式掛起了“武漢昌毅化工廠”的牌子。只有五個人的化工廠,就這么辦起來了,開始生產防銹漆。工廠投產后,柳毅最擔心的是第一批產品的質量問題,他請來有經驗的老師傅作指導,虛心求教,不顧煙熏火燎,堅守土爐邊。當第一批2噸防銹漆生產出來,通過有關部門的檢驗合格,送到武漢鍋爐廠試用滿意后,他才松了一口氣。成功的嘗試,堅定了柳毅的信心。他沒日沒夜地經營他的小廠,既當廠長,又是工人,還當推銷員。他四處奔波跑業務,建立了業務聯系網。功夫不負有心人。這一年,他的這一個爐子就生產了20噸防銹漆,并定名為“鶴龜”牌油漆,全部銷往武漢市場,獲純利2萬元。他的事業邁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二)
“創業難,發展就更難。”這是柳毅體會最深的一句話。他并不滿足現在的小敲小打,要大干一場,把一年來賺的錢全部投入到擴大再生產上來。他的這個想法卻又遭到了他的合伙人岳父的反對;無疑給柳毅的發展計劃帶來了一定的阻力。1986年春,柳毅痛下決心,同岳父分開辦廠,用自己所分的8千元,加上向銀行貸款的1萬元做資本,把自家的豬欄改成廠房,使又一個“武漢昌毅化工廠”,建成投產。慘淡經營1年,生產效益同上年一樣。但他心里感到踏實,這終究是他個人1年辛苦的結果。經過兩年辦廠的實踐,柳毅逐步摸索到一些生產管理方面的經驗和市場規律。1987年,他在逐步擴大生產規模的同時,保證產品質量,強化管理,提高經濟效益。這一年,產量翻了一番,獲利4萬余元。
1988年,正當柳毅甩開膀子大干的時候,因涉及了年前與岳父辦廠時的一起經濟案件而受到牽連,工廠被迫停產,但意外的挫折沒有使柳毅失去信念,當這件事得到澄清后,他急不可待地恢復生產,再度籌劃擴大生產規模。柳毅深知,一個人要想干一番事業不可能一帆風順,他清醒看到:“機遇難得,錯過了會追悔莫及,我30多歲不奮斗、不拼搏一番還等待何時呢!”
1990年,柳毅將家里全部積蓄20萬元拿出來,又向親戚借了5萬元,共籌措25萬元新建了一棟600平方米的廠房,添置了設備,購買了汽車,招收了10幾名有文化的農村青年,并在武漢建立了銷售門市部,當年生產“鶴龜”牌油漆全面銷售武漢市場,獲純利7萬元。柳毅懂得,要辦好企業,提高產品質量,必須要有技術人才,他請來名牌油漆廠家的技術專家到廠指導;自己多次到華中工學院、武漢大學等高等院校和化工科研部門拜師學藝、虛心求教;對工人輪流培訓,以提高業務素質;出資送兩名有文化的青年工人到華中工學院脫廠學習,作為技術骨干培養。同時,他還動員在武漢鋼院工作的大哥柳燕橋(武漢大學畢業)回來一起辦廠;他買回各種名牌油漆,化驗分析,取各牌之長,補己之短,這些行之有效的舉措,使他的油漆在質量上得到了提高。1991年7月,“鶴龜”牌油漆經有關部門抽樣檢測,各項技術指標均達到或超過部頒標準,年產量超過100噸,利潤達到10萬余元。
為了擴大影響,便于經營,將“武漢昌毅化工廠”更名為“武漢昌毅化工有限公司”。1992年10月,在武昌車輛廠的競賣會上,“鶴龜”牌油漆經各用戶廠家試用、鑒定,受到好評。為了占領市場,保持信譽,柳毅堅持質量第一的原則,不合格的產品——律不準出廠,用戶不滿意的產品堅決退回。省造船廠購回一批“鶴龜”牌黑醇調合漆用作船底防腐劑,由于油漆未干提前下水導致油漆剝離。柳毅獲悉后立即主動上門承擔了責任,并賠償損失1.3萬元,受到了用戶的贊譽?!扒筚|量、講信譽”是柳毅辦廠的宗旨,昌毅化工有限公司越來越興旺,市場越來越廣闊,“西昌”澳星發射架、揚子江豪華旅游船、漢陽鐘家村人行天橋都用上了“鶴龜”牌油漆作為指定產品用在觀禮船上;“武重”、“武船”、“武鋼”等大型企業都樂于使用“鶴龜”牌油漆;湖南、江西、河南、廣東等省客戶也紛紛來公司訂貨。
1993年,柳毅又投資30萬元,征地10畝擴建廠房,建成了一條年產2500噸油漆的生產線,公司更名為“武漢鶴龜涂料有限公司”。1993年產量達450噸,創利稅25萬元;1994年產量達到1000多噸,利稅達55萬元。該年,武漢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該公司為“先進私營企業”稱號;武昌縣人民政府授予該公司為“明星私營企業”稱號;授予柳毅為全縣“十佳”優秀企業家。
(三)
柳毅的身份、地位變了,但他樸實勤儉的農民本色和執著追求的精神沒有變。他不吸煙、不沾酒,有錢從不揮霍享受。他把賺來的錢投在企業的發展上,用在家鄉的公益事業上,花在那些有困難的鄉親們身上。他先后捐款6萬元幫助村里修路、建學校和興修水利等建設;家鄉誰家有困難他慷慨解囊,樂于相助;對員工他關心倍至,真情相待;對客戶熱情大方、真誠、守信。正因為在附近村民中,在公司上下的員工中,在眾多客戶的交往中,留下很好的口碑,才使得他事業不斷發展。柳毅懂得,企業的壯大與發展,除了有好的人際關系外,重要的是開發新產品,提高產品質量。于是,他又擴大廠房、新添設備,研制新產品。1998年公司獲得中國船級社頒發的工廠認可證和產品認可證,是武漢市唯一的一家擁有此證的私營企業。接著柳毅又新上項目“長效重防腐玻璃鱗片涂料”。這是2000年國家科技部成果推廣項目,項目編號為2000E041D7610224。該項目是國家“八五”重點攻關課題,為國內外公認的長效防腐涂料,產品具有抗介質滲透性強、耐磨損性好、熱膨脹系數小、耐溫度聚變性好等特點,并能延長物體10年以上的“壽命”。該項目技術為國內領先水平,市場前景相當廣闊,可代替原樹脂涂料,而占主要成份的生產原料的材料易于購進。柳毅在此項目上投資150萬元。項目投產后可新增銷售額800萬元,新增稅收40萬元。自從2001年通過國際質量體系IS09001:2000版后,各船廠紛紛來公司訂貨,在原來的老客戶長江航運局和長江航務局等單位的基礎上,又新增湖南湘潭造船廠、江西江新造船廠、蕪湖大江造船廠、鄂州造船廠等單位。至此,客戶增加到90余家。為了滿足客戶的需求,公司生產的三大類即:各種油漆、各種水泥水性漆、各種粉末涂料品種齊全、質量可靠,贏得了用戶的好評。“鶴龜”牌油漆除原來用于西昌“澳縣”發射架、豪華游船和鍋爐、橋梁外,擴大到國際冷藏箱和潛艇039A、035B等軍工產業上。
2002年,柳毅的公司已發展到有員工63人,其中高級技術人員27人占職工人數的43%。總資產達726萬元,占地面積達2萬平方米,年生產能力達5000噸,銷售額達1100萬元,上交稅收57萬元。公司被評為武漢市“科技型企業”,柳毅被評為“武漢市勞動模范”、“湖北省十大青年科技標兵”。
柳毅樂于追求,不喜于滿足。他打算在東湖高新廟山小區征地50畝,建一個年產能力過萬噸的企業,達到年銷售額過億元。實現他的格言:“企業不在于大,而在于強”、“鶴龜油漆、經久不息”。
(武漢市江夏區政協文史委 董光宇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