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武漢市新洲區政協社會法制與人口資源環境委40多名委員視察了重點提案《關于完善村灣環衛設施建立農村垃圾收運處理長效機制的建議》的辦理情況后,在提案辦理評價表上一致打出了“滿意”高分。
新洲區版圖面積1500平方公里,其中農村地域占95%以上,農村人口達70%,日產垃圾420噸左右。近年來,隨著省、市、區各級對農村環境衛生問題的高度重視,農村環境臟亂差狀況明顯好轉,但由于一些街鎮、村對村灣環境治理認識不足,存在臨時思想,資金、人員投入不夠,環衛設施不配套,亟待建立長效機制。
2014年元月,新洲區政協將4名委員聯名提出的《關于完善村灣環衛設施建立農村垃圾收運處理投入長效機制的建議》確定為年度重點提案。區政府十分重視,責成區財政局、區城管委會同區委農工委、區環保局精心研究制定辦理方案,每月召開一次推進會。區財政局整合新農村建設、一事一議獎補、革命老區建設、政府性投資計劃中專門用于農村環境整治的資金等,加大投入,保障農村環境治理。區政府專題會議研究對每個村追加環衛經費,并單列專項資金,實行以獎代補。按照城鄉一體化垃圾收運體系建設的要求,區、街兩級新建16座環保型地埋式垃圾中轉站。目前,全區各村建有垃圾池38000多個,配備專兼職保潔員4600余人,配套垃圾收運車3800多輛、村灣垃圾轉運車60余輛。
隨著一套資金投入不斷增加、基礎設施不斷改善、監管制度不斷健全的長效機制的建立,新洲區農村環境面貌發生了顯著變化,不久前在全市創衛考評中名列遠城區前茅,羅楊村、洪山村分別入選湖北省和武漢市“十大美麗鄉村”。
(武漢市新洲區政協 余紅華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