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各地按照國家“十二五”規劃要求,加快智能電網建設,將原來的普通電表或磁卡電表統一升級為智能電表。智能電表與普通電表或磁卡電表的根本區別在于,磁卡式電表是量控式,主要讀取電力消費度數,而智能電表則是費控式,直接推行分時電價、階梯電價,直接反應用戶的消費額度,當購電電費用完會預警或斷電。它便于將來電動汽車、智能電器等用電需求。
經調研了解到,智能電表安裝后許多居民的電費陡漲,引起群眾強烈反應和不滿。他們說,更換新電表后用戶的電費幾乎翻番的問題己得到100%的用戶證實。有電工在家做了一個測試,舊電表耗電量應該在14度左右,換表后他家電表顯示用了28度電,還是那些電器,還是那樣使用,差距為什么這么大,電費翻了一番。又有人說,智能電表本身具有一定耗電量,轉嫁給了消費者用戶。智能電能表不是節能而是高耗能源,它不僅有機械電表的物理性耗電,而且該表內有塊電池,長期處于充電狀態(充的是用戶電),且有脈沖、跳 閘、紅外、報警四個功能不用電也耗電,還不含機械性電損,這些耗費都由用戶承擔。有的群眾反應過激,認為電力部門是獨門生意任意“壓榨”老百姓。
電力部門是服務人民群眾的窗口部門,是重要的民生部門,對電力部門的評價直接影響到國企和黨委政府的聲譽。對這一問題應引起高度重視。建議:
1、對更換智能電表前后的費用變化要及時公示說明。政府相關部門要指定第三方機構對智能電表是否真正增加了用戶的負擔進行深入調查測試,并及時通過主流媒體向外界公布結果,以正視聽。
2、及時處理好用戶電費變化情況。如果確實是因為換電表而導致電費陡增,電力部門要拿出得力措施進行整改;如果電費是在合理區間的增長,要做好群眾的解釋工作;如果沒有增長,要及時澄清謠言,以免有損電力部門和黨委政府的形象。
3、政府相關職能部門要加強督辦。對處置情況適時向人民群眾公開發布信息,避免誤會的加深和謠言的流傳,以維護黨委政府在人民群眾心中公正公平的良好形象。
(孝感市孝南區政協 沈秋菊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