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政協委員 >委員建言 >議政建言

大力培養新型職業農民  促進農業經濟健康發展

2017-04-06 16:31:32  
字體大小:【

 

    我省是農業大省,農產品總量大,品種多, 是國家重要的農產品綜合生產基地。近年來,隨著農產品加工業“四個一批”工程的深入實施,農業產業化經營和農產品加工業實現超常規、跨越式發展,但與此同時,農村勞動力數量減少、農民隊伍整體素質下降、運用先進農業生產技術的能力滯后、現代農業發展人才緊缺等問題日益突出。荊州作為湖北省優勢農業資源核心區,現有人口640萬,其中農民就有432萬。調查發現,當前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以婦女和中老年人為主,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比重超過50%,60%以上的新生代農民工不愿意回鄉務農。“誰來種地?”正在成為一個重大而緊迫的社會問題。為加快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轉變,荊州將培養新型職業農民作為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大事來抓,確保農業發展“后繼有人”,2015年以來,全市平均每年投資250萬元,通過技術培訓、政策扶持等措施,培訓新型職業農民5105人,在此基礎上不斷發展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但是在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的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困難。

 

    一是培訓體制尚不完善。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訓工作由農業部門牽頭組織,通過招標選定培訓機構,但在項目、資金、師資、場地等方面缺少統籌安排。二是一些縣市對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識不夠,沒有把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擺在重要的位置,工作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一些地方的培訓缺乏針對性,沒有滿足職業農民個性化需求,此外,還存在重復培訓、低水平培訓、專業設置面較窄等問題。三是培訓機構跟蹤服務能力較弱,沒有專業農技人員,服務能力較弱,跟蹤聯系制度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四是培訓對象遴選工作進度滯后。有些社會培訓機構因與農民接觸不多、掌握信息不全,面臨著培訓對象遴選難度大、生源組織難、培訓進度滯后、培訓時效性不高等問題。

 

    為此,建議:

 

    一、優化培訓管理體制。實行培訓市場化操作,引入競爭機制,建立培訓市場準入制度和專家庫制度;對社會培訓機構的設施、教學設備、師資力量、跟蹤服務水平等實力進行嚴格考核;同時,對農民進行培訓的各部門應協調一致,把有限的資金都用在“刀刃”上。

 

    二、創新培訓對象遴選機制。由于外出務工農民越來越多,可供遴選的農民越來越少,可試行由下而上的遴選形式,即先向農民發放培訓意愿書、征集培訓信息,對培訓意愿信息分別歸類,從而在各種培訓班開班前確認人選。同時,通過優惠的政策鼓勵外出農民工返鄉接受培訓、開展創業。

 

    三、科學確定職業農民教育培訓對象。圍繞糧食生產能力建設,培養懂科技、善經營管理、從事農業專業化生產的職業農民;圍繞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建設,培養從事特色農業、效益農業的職業農民;圍繞發展農村服務業,培養農機手、沼氣工、機防手、農村經紀人、農產品加工等從業人員;圍繞發展區域經濟和地方特色產業,培養創業農民。當前可優先選擇農村種養殖大戶、優秀業主、村組干部、打工返鄉戶等作為重點培訓對象。

 

    四、建立健全職業農民教育培訓制度。創新教育培訓目標,促進農民由操作者向新型職業農民轉變。健全教育培訓保障機制,整合各類教育資源,采取政府主導培訓、示范戶幫帶培訓、職業學校助推培訓、龍頭企業自主培訓與遠程網絡培訓相結合,短期培訓、中長期培訓和專題講座并舉的方式,培訓大批職業農民。

 

    五、重視現代青年農場主培訓。這是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拓寬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渠道的重要舉措。采取培育一批、吸引一批、儲備一批的方法,通過培訓指導、創業孵化、認定管理、政策扶持、跟蹤服務等系統培育,在全市形成一支創業能力強、技能水平高、帶動作用大的青年農場主隊伍,為現代農業發展注入新鮮血液。 

 

    (荊州市政協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