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省完善了國道、省道、縣道等骨干公路路網建設,修建了鄉道、村道以及鄉村道路,交通建設的全面提速,交通面貌的顯著改善,必將帶來新一輪人、財、物的大流動,隨之而來的治安防控形勢必將更加嚴峻。
為加強治安防控,各縣(市、區)在重要單位(部位)、人口密集地段、案件高發地段、治安復雜地段、商貿繁華地段、交通要道、校園周邊等重點公共區域建設“天網”圖像監控探頭。但從基層反映來看,目前我省“平安城市”監控系統已經很難滿足治安防控實際需求,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探頭覆蓋范圍不廣。在前期“平安城市”視頻監控系統建設中,因點位建設數量較少,各級在監控點位選址時主要考慮黨政機關、廣場、商業繁華地段、交通要道、重要路口、部分案件高發區域等位置,以掌握面上動態情況為主,因此在易發生問題的背街小巷安裝監控相對較少;加之隨著城市的發展及偵查辦案、治安防控、交通管理、應急處置、現場指揮等實戰需求的不斷變化,凸顯出現有監控點數量少、監控盲區多的矛盾,致使視頻監控系統無法適應實戰需求的不斷變化。
二是社會資源利用不夠。據調查,已建的社會視頻監控探頭接入公安機關監控中心比例較低,社會資源利用不夠。
三是整體技術水平不高。各級黨委政府統一興建的“平安城市”視頻監控系統水平相對較高、較統一,而其他大量社會單位自建的系統技術水平參差不齊,甚至還有很多探頭為定點監控,無法實時調整角度和變焦,加之分辨率低和錄像文件存儲前壓縮過度等原因,在公安機關偵查破案、治安防控應用中,視頻監控基本上成了擺設。
四是相關機制建設不全。雖然建設了不少監控,但工作中沒有落實相應的管理、考核機制,未指定專人管理,系統損壞不及時修復,經常發生無法調閱錄像資料的情況,系統形同虛設,還沒有真正形成“人機互動、人機互補”的應用機制。
因此,建議:
一是納入城市建設規劃。將視頻監控系統的建設納入城市發展和單位、小區規劃項目之中,與住建、消防一起作為前置性規劃條件。新開發、改造城區的,必須將公共視頻監控納入規劃,同期建設。新建、改造的單位、小區,在規劃設計中必須納入相應的視頻監控系統建設項目,由統籌主管部門審批,不能盲目私搭亂建。同時,將視頻監控系統建設驗收納入整個建設項目驗收。
二是引入市場管理機制。以運營公司為主的“天網”工程維修隊伍,安裝實時巡控軟件,實行每天巡查制度,確保“天網”工程攝像頭出現問題時能及時得到維修,以保證監控攝像頭正常運行。
三是建立完善運維制度。完善的運行機制是加強視頻監控系統管理的重要一環。要經常對監控人員進行培訓,熟悉設備狀況,掌握使用方法,提高操作技能,及時了解發現犯罪線索,防止信息資源流失和冗余信息的產生。建立視頻建設規范標準和運維機制,強化日常監督管理,實行項目建設與監督管理相結合。
四是加快社會資源整合。重點督促和指導學校、公共文化娛樂場所、重點內保單位等重要社會場所、單位的視頻監控質量和位置,加速整合此類有效社會資源,既能節約成本,又能大大增加“天網”覆蓋范圍。
(保康縣政協委員 王遠兵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