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各地認真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加快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農民專業合作社如雨后春筍,蓬勃發展。以保康縣為例,全縣注冊農民專業合作社657家。據縣政協委員調研視察了解,目前農民專業合作社已成為引領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引擎,成為帶動產業扶貧的一支骨干力量,但也存在規范化程度低、管理方式粗放等問題,制約了農民合作社的發展。少數專業合作社因為缺產業支撐、缺發展資金、缺經營人才,網絡社員少,發展壯大難,最終成為“休眠社”;少數專業合作社只是為了爭取國家優惠政策,注冊一個名字、掛上一個牌子、實際上是個空架子,久而久之成為“僵尸社”;少數合作社內部組織不健全、運行不規范,與社員之間利益鏈接不緊密,功能發揮弱,起不到帶動作用。
為此,政協委員們建議,要針對不同情況,對癥下藥,加強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化建設,促進健康發展。
一要加強指導,喚醒“休眠社”。要加大對轄區內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指導服務,加大對以理事長、財會人員、技術員為主的經營、管理、生產技術人員的培訓服務,引導專業合作社引入現代管理理念,幫助指導開展農業標準化生產,提高經營服務能力。指導各專業合作社按照《合作社法》要求,建立健全民主管理、股金管理、財務管理、收益分配等一系列制度,增強透明度,調動社員積極性。要圍繞地域特色,優選產業項目,壯大產業規模。創新合作社經營方式,對于規模較小的合作社要引導它們進行整合重組,不斷壯大實力;對于一些產業項目相同的合作社,指導它們成立聯合社,共同培育、經營品牌,提高產業效益。
二要加強監管,清理“僵尸社”。主管部門適時對現有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等級資格進行審定,聯合相關單位定期對合作社開展檢查評估,對管理運行不規范的要責成其按相關標準限期整改。建立退出機制,將那些“僵尸社”、異常經營的合作社、惡意套取國家專項資金的合作社納入“黑名單”,依法依規予以清理,并追究相關責任。
三要加強扶持,壯大“潛力社”。要結合農業產業化發展,按照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選擇一批重點合作社,加大政策、金融、農業保險等扶持力度,加強品牌培育指導和新技術、新品種、新模式推廣,積極創建國家、省級示范社,做大做強一批優質專業合作社,發揮其在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中的示范引領作用。
(保康縣政協 王俊楚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