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貧困家庭子女來說,受到好教育,全家有希望;一人工作好,一家可脫貧。古話說,“家有千財萬貫,不如一技在手”,好的職業教育,可說是一條快捷的脫貧之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脫貧攻堅中,職業教育不僅可以從根本上解除貧困,而且可以阻斷代際傳遞鏈。
然而,當前職業教育在貧困山區還存在著明顯不足。主要表現在資源的供給和農村脫貧的需求之間有不匹配、不協調的問題。優質的職教資源主要集中在發達地區和大城市,面向貧困山區的招生還是有限;而貧困人口和職業教育的生源主要在欠發達山區和農村,這些地方的職業學校基礎恰恰很薄弱。因此建議:
一、城市地區和發達地區要與貧困山區攜起手來,全面提升職業教育能力。一是在產業發達、用工緊缺的地區,放寬中職和高職院校的招生地域限制;二是探索現代學徒制與職業教育的融合,擴大面向脫貧對象的招生;三是鼓勵跨地區聯合辦學和通過支教幫助貧困山區的職業院校提升辦學水平。
二、注重發展貧困山區職業教育。將貧困山區集中連片的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增量部分,重點放在職業教育上,力爭在人口超過30萬人的縣辦好一所中職學校,100萬人以上的市辦好一所高職院校。
三、讓職業教育與脫貧攻堅更好地結合。對于部分貧困人口,可以提高補貼資金的吸引力。以就業為導向,開展學制靈活、內容多樣的職業教育與技能培訓。既培養面向貧困山區生產生活需要的本土人才、實用人才,如農業技師、產品加工、電子商務、幼兒教師以及畜牧獸醫等,也培養面向城市流動勞動力的技能人才,把文化補習、技能訓練和學歷教育打通,實現職業教育零門檻。
(省政協特邀信息員 林匯泉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