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政協委員 >委員建言 >議政建言

武穴市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展望

2017-03-29 17:07:17  
字體大小:【

 

    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指出:新階段農業的主要矛盾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突出表現為階段性供過于求和供給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農業轉型升級的方向是“轉方式、調結構、促改革”,目的是增加農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給;農業供給側突出問題是:農產品供求結構失衡、要素配套不合理、資源環境壓力大、農民收入持續增長乏力等方面,主要矛盾在“增加產量與提升品質、成本攀升與價格低迷、庫存高企與銷售不暢、小生產與大市場、國內外價格倒掛”五個內容,結合我市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實際,對照中央與省委一號文件,2017年如何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展望如下:

 

    一、農業供給側結構現狀

 

    武穴市南鄰長江、北倚大別山,地勢由南向北漸高走勢,沿江平原、中部丘陵、北部低山、東部濱湖、西部多丘陵,武穴是鄂東一個典型的多熟制農業縣市,也是全省糧食大縣、油菜大縣、土質肥沃、光照充足、雨量充沛,農作物種植多樣化,模式以油稻稻、中稻再生為主導,佛手山藥特色鮮明,全市耕地面積59.14萬畝,農業人口68.4萬人,種田農戶12.3萬戶。2016年,全市農作物播種總面積150萬畝,其中糧食播面86.64萬畝,總產29.81萬噸,水稻面積占90%以上,早稻19.38萬畝,中稻27.66萬畝,晚稻26.27萬畝;秋冬播作物油菜31.14萬畝,小麥4.79萬畝,經濟作物棉花5.5萬畝,山藥0.6萬畝,青飼料5萬畝。一般農戶農業收入僅占家庭收入的24%左右,土地流轉加快,50畝以上種田大戶的面積占43%。從農業供給側結構看,呈現以下特點:

 

    1、作物布局比較合理

 

    糧食作物面積產量穩定,雙季稻呈減少趨勢,中稻再生稻面積擴大到10萬畝是糧食產量穩定的基礎;常年油菜40萬畝左右,全面實現雙低化;棉花面積由歷史最高年25萬畝調減為5萬畝左右,主產棉區調整為小麥春玉米秋玉米青貯飼料三熟制、冬瓜生產等為主,主產棉區龍坪鎮發展保障性蔬菜生產基地,棉花分布在勞力年齡偏大和機械化程度不高的丘陵地區,以高榜田、旱地種植為主。

 

    2、主要作物品種結構優化

 

    一是水稻優質稻黃華占比例近90%,售價150元/擔左右,比國家最低保護價136元/擔高24元/擔;粳糯售價175元/左右,比國家最低保護價150元/擔高25元/擔,中稻再生稻開發一級米馬霸粘等品種,稻米售價10元/公斤,農民收益大幅度提高。

 

    二是油菜雙低化100%,龍頭企業實行訂單生產,合同收購,訂單價比市場價高10%,有機油菜的村組高于市場價50%。

 

    三是棉花生產探索“農企對接”模式。重點打造“無三絲”高品質棉,實行優質優價,定點回收,確保棉農利益。

 

    四是特色作物佛手山藥生產以省級龍頭企業萬星面業為依托,確保不用膨大素,唱響原生態地方品牌。

 

    二、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的短板

 

    1、勞動力成本上升,土地流轉租金攀升

 

    在家務農勞動力中,60歲以上的占51.2%,戶平勞力僅1.85人,每個勞力負擔15.4畝耕地,日雇工費用在120-150元;尤其是近兩年返鄉務農人員增多,搶租耕地,畝租金一般600-700元,最高達1000元。

 

    2、農業融資難融資貴

 

    農發行停止了涉農項目的政策性貸款項目,農產品加工企業缺少收購資金,而種田大戶無力一次性支付高額的土地流轉租金,更談不上新添置先進的農機具,造成農產品市場低迷、農業效益不穩。

 

    3、農產品深加工滯后。農產品價格波動不穩。武穴農產品加工值與農產品總值之比為1.43:1,僅有全省2.5:1的一半,品牌不響,基本處于賣原糧或初級加工狀態,沒有深加工的農產品龍頭企業引導。帶來農產品價格年際間波動較大,種田效益不高。

 

    4、農田水利設施脆弱,農業抗災能力薄弱。武穴市境內地形地貌復雜,由于基本農田設施年久失修,溝渠泵站損壞嚴重,尤其是田間小水利“最后一公里”不通暢,導致旱不能抗,澇不能排,作物旱澇不保收。

 

    5、農業一二三產業融資不夠,農民增產不增收

 

    種植業與畜牧水產、農機等涉農行業沒有深度融合,農產品加工企業也沒有實現與農戶無縫對接,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培育不成熟,農民科技素質逐年下滑,一家一戶的分散小生產不能有效抵御大市場風險,更重要的是農業面源污染嚴重,農產品質量安全得不到有效保證,在提質增效上任務艱巨,道路漫長,所以即使農民豐收增產了,也賣不到好價錢,導致增產不增收。

 

    6、地方政府支農政策難落地

 

    縣域經濟資金沒有投向農業領域,糧食大縣、油菜大縣獎勵專項資金用于種植業、農產品加工業份額很少,政府對農業信用融資擔保風險基金、耕地自然資源保護沒有預算專項資金,就是國家支持糧食適度規模經營資金、地方扶持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專項資金也不能落實到位、政策性“三農”保險政策、農村“一事一議”政策和土地整理項目資金運行也欠規范。

 

    7、農業資源環境壓力大,食品“舌尖上安全”存在隱患

 

    農業面源污染治理任務艱巨,水面投肥養殖、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不到位,化肥農藥使用量居高不下,能源沼氣發展緩慢,農作物秸稈露天燃燒屢禁不止,秸稈還田率較低,農田殘膜白色污染日益嚴重,土壤重金屬超標,耕地質量有所下降,植樹造林行動緩慢,化工企業治污力度不大,石材企業粉塵治理收效甚微,尤其是農業投入品監管盲區多,養殖業濫用抗生素現象普遍,還有非法添加、超范圍使用添加劑行為時有發生,如去年李頂武村毒豆芽事件教訓深刻。這些亂象嚴重阻礙了我市農產品質量的提升,危及食品安全。

 

    三、對策與建議

 

    1、大力推行農業機械化。主要農作物整種收機械化率達到80%以上,進一步降低人工成本 ,提高生產效益。

 

    2、規范土地流轉秩序,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

 

    進一步規范100畝以上連片土地流轉辦法及租金收取合理范圍,鼓勵、正確引導種田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涉農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代耕代種、聯耕聯種、土地托管等專業化生產服務,推行農業全程社會化服務,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發展。

 

    3、完善“一事一議”補助政策,加強農田“最后一公里”水利設施建設

 

    強化干群籌資籌勞開展基礎設施建設的認識,政府積極引導,科學規劃、多措并舉、創新管理、以獎代補,按照“誰受益誰負擔”原則,解決好農村農田水利基礎設施“最后一公里”問題。

 

    4、因地制宜,調優農作物布局與種植結構

 

    如水稻當家品種黃華占已在南方諸省普及,優質沒有優勢,農業部門應盡快篩選一級稻米的主導品種:油菜要開發多用途途徑,在飼用、菜用、肥用、花用上有所突破,棉花籌建“無三絲”專用棉生產基地,蔬菜建設好特色鮮明適銷對路的保障性生產基地。同時依托阿里巴巴電商城優勢,成立市級電商營運中心,設立120家村級電商服務站,拓寬互聯網市場,力爭電子網上交易額突破100億元,發展農村電商。為適應奶牛、湖羊養殖業發展的需要,有計劃地擴大青飼料生產5-8萬畝,鼓勵專業合作社包膜打包,延長儲運期;特色作物佛手山藥向大別山簏適宜生產區域集中種植,形成“|一鎮一業、一村一品”。

 

    5、整合項目資金,培育農產品精品名牌,延長產業鏈,提升產業化水平

 

    圍繞富硒資源、特色地方品種、支持襄大集團、萬星面業、珍珠油脂、富之源生物有限公司等一批億元領軍型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發展壯大,培育好像京山橋米、福娃食品等叫得響品牌,同時還要傳承美雅酥糖、武穴佛手山藥、接福牌菜籽油等傳統名牌。

 

    6、加強農業技術培訓,提高農民科學種田水平

 

    在農技人員知識更新上引進人才,解決我市農技人員斷層現象,落實科技人員兼職取酬、停職停崗入實體等相關從業政策,創新服務方式,并對現有農技人員進行現代農業知識培訓,提高其業務水平,圍繞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提升農民工職工技能,培養“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創新新型職業農民。

 

    7、標本兼治,綠色治污,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大力推行“一控兩減三基本”,重點在農藥化肥減量、秸稈綜合利用、清潔農田用水、畜禽糞便治污、農田殘膜回收處理五個方面整治,化肥減量0.5%,農藥減量1%,秸稈綜合利用率83%以上,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率75%以上,地膜回收利用率40%以上。

 

    一是穩步實施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如測土配方施肥、有機肥替代化肥、秸稈粉碎還田、土壤污染修復治理、生物、物理綜防病蟲、禁用高毒劇毒農藥,推廣高效低毒農藥,實行綠色防控統防統治等措施。

 

    二是推行秸稈綜合利用。通過農作物秸稈肥料化、能源化、飼料化、原料化、基料化“五化”多途徑利用,變廢為寶。

 

    三是無害化處理,清潔生產。落實養殖業限養區、禁養區,嚴把養殖業抗生素使用關,畜禽糞便沼氣發酵腐熟后還田,水面實行禁投化肥清潔養殖、嚴格農業投入品監管,確保農田灌溉水質無污染;全面開展土壤治污行動和農業投入品廢棄包裝物回收處理,加強主要農產品生產基地動態監管和源頭治理,建立可追溯的信息平臺,貫徹落實耕地質量保護條例,實行耕地占補平衡,加強耕地自然資源離任審計,用地養地相結合,突出農產品優質、安全、綠色導向,確保食品“舌上的安全”。

 

    四是繼續實行農產品申請“三品一標”認證獎勵制度。

 

    對于申請認證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的單位和個人,每個獎勵3萬元,申請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的每個獎勵10萬元。

 

    8、加強領導,落實政策,支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農業是基礎性產業,也是弱勢產業,關系到社會安定與發展。政府應加以重視,成立專班,把一系列的強農惠農政策落到實處,讓農民真正享受改革開放釋放的紅利。

 

    (黃岡市政協委員  張世春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