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關乎國家發展大計,更關乎百姓的切身利益,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最近幾年武漢市教育事業得到了長足發展, 但審視整個基礎教育現狀發現,當前教育工作的著力點仍局限在學校教育上,對家庭教育資源的利用還很不夠。其實決定教育質量的主要因素不是學校,而是家庭。家庭教育給孩子的是深入骨髓的影響,她的作用是學校及社會永遠無法替代,是人成長的根部和根本,那是“培根教育”。學生在校的狀況就是其家庭狀況和家長素質直接外顯。所以,要提高教育質量,從提高父母的教育素質做起。
從目前來看,雖然不乏成功的家庭教育案例,但就整體而言,家長普遍缺乏對子女進行有效家庭教育的知識和能力。根據調查:83%的家長不懂得教育子女的科學方法,沒有基本的教育心理常識。主要問題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家庭教育觀念落后,教育責任意識薄弱。據調查,65%的家庭認為教育責任在老師、在學校,賺錢養孩子才是家長的責任。
2.家庭教育內容單一,大部分家長只注重學習成績,忽視了對孩子健全人格、優良品德和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家庭教育目標的嚴重偏離。
3.家庭教育方式不科學,積極探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我們發現一些問題不能忽視,其中包括:政府角色有待加強;家庭教育保障性政策不足;家庭教育研究滯后等。
為此建議:
一是政府要加強對家庭教育工作的領導,把家庭教育工作納入到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之中,將家庭教育培訓指導及服務項目納入公共教育、文化、衛生等公共服務體系,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
二是創建專門學校,設立相應課程。建立以市婦聯及市民政局為主體聯合創辦家庭教育培訓學校,開發系列培訓課程。做到青年男女要在武漢市領取結婚證、準生證、孩子的小學報到單和初中報到單之前,須參加家庭教育培訓學校的 “創建和諧家庭” “學做合格父母”、 “和孩子一起成長”等不同等主題的培訓并領取結業證。
三是建議家庭教育培訓學校運轉經費應列入市政府財政預算,在教育經費中列支家庭教育的專項經費,要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家庭教育培訓學校工作,多渠道拓展資金來源和家教設施,形成做好家庭教育工作的社會合力,形成立體協調的教育生態,促進武漢教育大發展。
(武漢市政協委員 葉芳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