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大戰略體系化啟動實施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部署。“四個全面”戰略是對我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發展進程的經驗總結和理論探索,是國家進入新世紀的整體謀劃和重大決策。毫無疑問,這將是一次具有歷史里程碑意義的理論創新,成效卓越、作用深遠。
理論考察,國家戰略是在一定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下引領國家朝著既定目標發展的最高行動指南,具有國家性、時代性和世界性特點。首先,它是國家發展的行動綱領,由一系列涵蓋國家大政方針的分戰略組成,這些專項戰略既各有分工、各有所需,又相互聯系、相互作用、不可分割。其次,它是時代進步的理論總結,廣泛吸納當代政黨建設、經濟繁榮、科技革命和社會進步的成果,前瞻性創造性地融入到國家的機遇與挑戰中。第三,它是國家競爭的世界告示。尤其是大國的崛起,國家戰略就是號角,就是沖鋒陷陣、昭示未來的旗幟。因此,國家戰略,內容要全面,理論要先進,國際地位要領先。
我國的“四個全面”戰略舉世矚目,內容貫穿了政黨建設、國家治理、政務運行、民生保障等方面,但經濟、科技發展不突出;從戰略體系邏輯分析,全面小康是目標,全面依法治國和全面從嚴治黨是保障保證,全面深化改革是動力,但創新驅動力沒有表達。
創新是一個技術經濟學概念,包括技術創新、體制創新、管理創新等。當前,新技術革命浪潮正比以往更大的力度深度廣度影響著世界,創新成為時代主題。邁克爾波特提出國家發展四階段理論,要素驅動、投資驅動、創新驅動、福利驅動。我國經歷了孫中山先生的共和、毛澤東主席的革命、鄧小平的改革三個三十年的巨變,今天實實在在邁入了創新的偉大進程。創新驅動戰略是國家大戰略。依據創新經濟學創始人熊彼特提出的產品創新、材料創新、工藝創新、市場創新、組織創新,在我國實施全面技術創新、全面體制創新、全面管理創新勢所必然。
因此,我建議,將全面創新驅動戰略納入總體戰略體系,以“五個全面”戰略統領國家崛起、民族復興中國夢的實現。
(全國政協委員、武漢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副主任、民盟武漢市委主委 胡樹華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