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質的冷飲在農村到處都是,真是害死人,前幾天,灣里有幾們小孩喝了劣質冷飲,上吐下瀉,幸虧送醫院及時,才沒有生命危險”。近日,筆者隨區食藥監局、區工商局等部門的人員一起到農村走訪調查時,村民們紛紛擠上前反映問題。夏季已經到來,多類冷飲都在搶占農村這個大市場,因此,良莠不齊的冷飲產品潮水般向農村涌來,導致農村冷飲市場問題頻出,既有村灣小超市定點銷售,也有流動商販“扁擔”銷售,流動性大,其一,農村地域廣,監管難度較大,其二,農村留守老人、留守婦女、留守兒童居多,食品安全意識淡漠,再加上劣質冷飲價格遠低于正牌貨,結果造成“正牌軍”敵不過“雜牌軍”的反常局面。
對此問題,筆者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整治:一是建立依法維權機制。工商、食藥監等部部門要進一步加大普法宣傳教育力度,將加強農村消費者依法維權的責任制分解到司法 、工商、食藥監等部門及鄉鎮、村,并列入“七五”普法內容,把消費維權意識、質量安全意識普及到鄉村農戶和中小學校,促進公眾樹立健康飲食理念,提高食品生產經營者的守法經營意識和道德意識。二是建立履職盡責機制。相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加大對農村冷飲市場的監督管理力度,全面落實農村飲料市場巡查責任制。重點抓元生產廠家、無生產日期、無保持期的“三無”冷飲食品,查處銷售假冒、過期、無食品生產許可、無標簽的冷飲食品。三是建立責任主體機制。嚴格落實經營者主體責任,履行食品進貨查驗記錄制度,按照食品標簽標注的條件貯存冷飲食品,及時清理變質或者超過保持期的冷飲食品。四是建立偽劣商品查處機制。政府有關部門還應大力構建完整順暢的農村商貿流通體系,打通商品從廠家到農村超市、商店的“最后一公里”。同時,開展定期檢查和有機抽查活動,嚴厲打擊生產、運輸、銷售偽劣冷飲的違法行為,以利于正牌商品進入百姓家中,讓不法商販沒有可乘之機。
(鄂州市華容區政協委員 陳慶躍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