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政協委員 >委員建言 >議政建言

關于堅定不移推進竹溪精準扶貧走在全省山區前列的建議

2016-05-19 15:25:40  
字體大小:【


    去年以來,竹溪縣各級各部門始終把精準扶貧作為“天字號”工程,堅持以“決戰貧困、提速趕超、同步小康”為統領,以“精準脫貧、不落一人”為目標,明確時間表,制定路線圖,立下軍令狀,全力實施整縣推進、精準脫貧等創新措施,走出了獨具特色的科學治貧、精準扶貧、有效脫貧新路子,扶貧攻堅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得到省委、市委高度肯定,先后承辦了全省精準扶貧現場會、千村書記培訓會及全市精準扶貧培訓會、金融扶貧現場會。

 

    但調查發現,全縣精準扶貧工作也有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一是貧困對象鎖定不夠精準,貧困信息鎖定與動態管理的矛盾不容忽視;二是扶貧政策執行不夠精準,政策落地和難以服眾的矛盾不容忽視;三是社會扶貧不夠精準,駐村幫扶參與度與實效性的矛盾不容忽視;四是綜合施策不夠精準,貧困戶如期脫貧與貧困村摘帽的矛盾不容忽視。為此,就堅定不移地推進精準扶貧走在全省山區前列提出如下建議:

 

    一、進一步咬定脫貧目標。扶貧攻堅進入決戰決勝期,更需要全縣上下矢志不移,提振精神,眾志成城,攻堅克難。一是堅定精準扶貧、整縣推進走在全省山區前列不動搖;二是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中央、省委、市委、縣委扶貧攻堅政策不動搖,堅守政策底線、不越雷池半步;三是堅持治標與治本一起抓不動搖,實施產業帶動、創新就業,扶戶與扶產業相結合,富口袋與富腦袋相統一;四是易地扶貧搬遷堅持因地制宜不動搖,充分尊重群眾意愿,不搞一刀切;五是堅持在扶貧一線檢驗干部作風不動搖,激發全體黨員干部勇于擔責、敢于作為,敢啃“硬骨頭”,敢趟“深水區”,敢打“攻堅戰”;六是堅持“非常之事要用非常之法”不動搖,采取超常舉措,拿出過硬辦法,強化督辦檢查,落實獎懲機制,該獎勵的不眼紅、該追責的不手軟。

 

    二、進一步壓實扶貧責任。一是擰緊思想發條。進一步強化黨員干部的扶貧脫貧主責身份意識,增強思想認同、情感認同、使命認同,在全縣上下真正形成“一切圍繞扶貧轉、一切圍繞脫貧干”的強大氣場。二是細化責任目標。按照“一事一主體、一主體一責任人”的原則,對鄉村兩級的扶貧主責、縣直單位的包保責任和黨員干部包戶的幫扶責任,從工作任務、責任體系、時間節點、脫貧標準、考核獎懲等逐一細化、量化,打造決策、執行、監督、考評、獎懲一體化的“落實鏈條”。三是改進考評方式。把精準扶貧作為干部年度考核、單位績效考評、“雙十星”爭創和干部選拔任用的重要內容和主要考核指標,激發全體黨員干部在扶貧一線履職盡責、建功立業。同時,探索運用第三方考評機制,防止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異化為速度扶貧、數字脫貧。

 

    三、進一步鎖定扶貧對象。一是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注意和克服貧困戶精準識別的技術難題。要結合數據比對認真開展“回頭看”,發揮基層群眾智慧,對貧困對象進行分類排隊,反復核查篩選,做到符合認定標準的一戶不漏,不符合標準的一戶不留。二是堅持陽光操作,注意和克服基層閉門造車問題。鄉村在扶貧對象確定過程中切忌亂點子丑寅卯、不切實際、暗箱操作、背離群眾意見,導致真正想脫貧的人只能看著別人脫貧,已經脫貧的人不想脫貧。三是堅持走群眾路線,注意和克服政策執行不公問題。在鎖定貧困對象過程中,要按照政策,嚴格標準、嚴格程序,真正把群眾評議落到實處,切實做到公開、公平、公正,全程接受社會監督。四是政策口徑要一次性到位,注意和克服朝令夕改的問題。基層反映,“八不進”、“五不準”政策確實好,要堅持一把尺子量到底,不能拉一把松一把,既讓鄉村干部不知道工作到底怎么搞,又讓有等靠要的老百姓有空子可鉆。五是認真落實貧困信息動態管理,注意和克服信息更新遲緩問題。縣扶貧主管部門對建檔立卡信息管理系統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對貧困人口信息真正實行動態管理,定期修改完善信息系統,確保數據更新及時、真實準確。

 

    四、進一步精準扶貧舉措。一是結對幫扶要精準。按照“瞄準特困對象、實行兜底保障、開展精準扶貧,同步建設小康”的工作思路,堅持因地制宜、因戶制宜、因人制宜,一村一策,一戶一法,逐戶制定幫扶計劃,幫扶舉措既要可行,更要有效,既符合政策要求,更要符合廣大貧困戶的愿望。二是政策兜底要精準。針對因學、因病、因殘等不能通過產業扶持和就業脫貧的家庭,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和救助機制,強化政策保障兜底,與農村低保、醫療救助、就學救助等結合起來,從根本上解決困難群體的脫貧問題。三是綜合施策要精準。采取組合式扶貧措施,堅持產業發展與農民增收相互支撐,園區建設與農業增效同步推進,鄉村旅游與農村發展互促互進,普惠性扶貧與個體性扶貧有機銜接,讓廣大群眾在精準扶貧中有更多的獲得感。

 

    五、進一步突出民生保障。一是聚焦民生抓基礎設施。強化“四雙”幫扶行動,著重把水、電、路、學、醫、房等貧困群眾急切期盼、亟待解決、直接受益的項目作為基礎性、先導性工程抓實抓好,整合扶貧政策和項目資金,集中集成、重點重投,最大限度地滿足貧困群眾基本公共服務需求。二是聚焦發展抓產業培育。始終把產業發展作為貧困地區扶貧攻堅工作的重中之重,因地制宜培育能致富、快致富的新產業、好產業,探索以“龍頭企業+合作社+電商+農戶”為紐帶的專業合作模式,引導社會資本和現代技術進村入戶,推進扶貧產業提檔升級,變小農經濟為整村推進的規模優勢,提升區域經濟造血能力和市場競爭力。三是聚焦生態抓環境治理。實施扶貧脫貧要堅持富口袋和富生態相結合,按照“綠、凈、齊、富、厚、和”要求,建好生態家園,堅持把鄉村旅游扶貧、易地扶貧搬遷、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扭在一起,堅持規劃先行,厚植綠色底蘊,抓好生態治理,保留田園風光,實現“生態好、百姓富、農村美”。

 

    六、進一步強化智力扶貧。一是以典型示范傳導正能量。要注重發揮創業明星和致富典型的示范效應,在全社會傳導創業致富的正能量,形成尊重勞動、鼓勵致富的氛圍;二是以道德培育塑造新風尚。要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化農村精神文明創建,重塑貧困群眾內心道德豐碑,根除等靠要拿、安于貧困、坐井觀天、不思進取的消極心態,激發求富、求榮、求美、求變、求新的致富激情,打開扶貧的動力源頭;三是以政策激勵唱響“好聲音”。要把人文扶貧作為促進貧困群眾主體意識覺醒的重要抓手,實施“扶貧先扶腦”“富口袋先富腦袋”,對缺乏技術的貧困戶實施技能培訓,對缺乏發展門路的貧困戶實施產業扶貧,對缺乏文化的貧困戶實施子女教育扶貧,對五保特困戶實施兜底保障,促進貧困群眾從根子上擺脫貧困,形成“知識就是財富、有智才能脫貧”的普遍共識。

 

    七、進一步凸顯幫扶實效。一是幫扶目標要明。駐村幫扶工作隊要按照“六個精準”的要求,突出發揮單位自身職能和優勢,著重在政策宣傳、制定規劃、精準對象、基礎設施、產業培育、市場營銷、項目督導、協調服務等方面下功夫。二是幫扶措施要實。幫扶是否有成效,既要看派出干部能力,也要看幫扶措施是否到位,幫扶單位一定要結合自身單位優勢和其他資源優勢,對幫扶村有的放矢,制定有效的幫扶措施,突出幫扶實效。三是幫扶合力要足。縣直單位、鄉鎮和村“兩委”要各負其責,各盡所能,分清主次,各有側重,擰成一股繩,形成工作合力。四是工作保障要充分。縣上額定的駐村工作隊工作經費要及時足額下撥到各單位,讓工作隊員交通、住宿、就餐等有基本保障。

 

    八、進一步加強督查問責。要堅持把推進扶貧攻堅作為監督執紀問責的重點,注重聯動聯查,創新監督方式,彰顯問責實效。一是重點圍繞落實中央和省、市、縣扶貧開發政策措施、扶貧項目規劃實施、扶貧資金使用效率、扶貧工程質量等重點內容和關鍵環節,加強監督檢查,確保扶貧資金管理規范、使用高效;二是積極探索和著力改進扶貧資金項目管理工作監督檢查方式,強化對主責部門履職盡責的再監督、再檢查,堅決糾正扶貧攻堅過程中打折扣、搞變通、做選擇的現象;三是集中查處發生在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嚴肅查處扶貧資金項目管理使用中出現的貪污、挪用、擠占、截留等違規違紀違法行為;四是對扶貧攻堅工作中發現的不作為、亂作為、慢作為,要發現一例、查處一例、問責一例、通報一例。

 

竹溪縣政協副主席  王世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