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習總書記曾多次強調: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做到“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明大德是根本,守公德是基礎,嚴私德是關鍵。習總書記的深刻論述為我們大力強化社會公德建設,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強大的思想武器。
一、目前社會公德建設現狀
隨著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的深入發展,人們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呈現出積極健康向上的良好態勢,社會公德建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主要表現為:
一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二是為人民服務精神不斷發揚光大;三是崇尚先進、學習先進蔚然成風;四是追求科學、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已成為廣大公民的自覺行動;五是社會道德風尚發生了可喜變化;六是民族的傳統美德與體現時代要求的新的道德觀念相融合。這些,已成為當前社會公德建設的主流。對此我們必須有一個基本估價,這樣我們對社會公德建設就有了更高的信心。
但是,我國在經濟建設快速發展的同時,精神文明和社會公德的建設仍有所滯后,公民的公德意識淡薄時有所聞,公德行為失范屢見不鮮,并已滋生出一系列嚴重問題,影響到我國經濟社會的穩定發展。可以說社會公德缺失已經對我國的公共安全和社會穩定已經構成嚴重威脅。一是道德失范、信仰迷茫;二是是非、善惡、美丑界限混淆;三是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有所滋長;四是見利忘義、損公肥私行為時有發生;如近年來食品安全事件頻發、“民事轉刑事”惡性案件高發,都與社會公德缺失有著密切的聯系。五是誠信缺失、欺騙欺詐成為社會公害;六是以權謀私、腐化墮落現象依然存在。
二、強化社會公德建設的建議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曾指出:“核心價值觀,其實就是一種德,既是個人的德,也是一種大德,就是國家的德、社會的德”。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為此,提出如下建議:
一要加強領導,將社會公德建設擺上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位置。建立健全黨委抓社會公德建設工作責任制度,把社會公德建設列為黨委精神文明創建工作的重要目標和主要任務,實行一票否決制。建議把社會公德作為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行業、文明單位、文明社區的重要的測評指標。若社會公德測評指標不達標,就不能參與精神文明創建評選活動。同時制定宣傳教育規劃、公民公德、道德準則、獎懲辦法等一系列制度。
二要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在全社會掀起加強社會公德建設熱潮。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要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弘揚時代新風。推進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弘揚真善美、貶斥假惡丑,引導人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營造勞動光榮、創造偉大的社會氛圍,培育知榮辱、講正氣、作奉獻、促和諧的良好風尚。深入開展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教育和治理,加強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廣泛開展志愿服務,推動學雷鋒活動、學習宣傳道德模范常態化。”這是我們加強社會公德建設的準則,是時代的要求,是人民的愿望,我們應加大宣傳教育力度,通過編印宣傳手冊、電視專題欄目、文藝演出、演講活動、設置公益廣告牌等多層次活動,使加強社會公德建設深入人心,家喻戶曉。大力弘揚“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公民精神,以激發公民愛黨、愛國、愛家鄉的熱情。要普及公共文明禮儀知識,建議新聞媒體要開辟專版、專欄和專題節目,集中宣傳公共生活領域文明禮儀知識,同時要突出公共文明禮儀教育重點,在公共衛生方面,著力培養公民的責任意識,主動營造和愛護身邊清潔優美的生活環境;在公共秩序方面,著力培養公民自覺遵守法規的意識,解決知行不統一的問題;在公共交往方面,著力培養尊重他人、關愛他人、寬容他人的意識。通過宣傳教育,使公民真正意識到“講道德為榮,不講道德為恥”,創造一個環境優美,服務優良,明禮尚德,友善和睦的道德氛圍。
三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真正把加強社會公德建設落到實處。
1、大力倡導“廉潔奉公、勤政為民”的精神,以正官德。要求每一個干部都要有大公無私、虛懷若谷、平易近人、謙虛謹慎、淡泊名利、廉潔奉公、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的品德,要求我們的干部不僅有當官之道,又有做人之德,更有容人之量。要遵循“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古訓。要慎言、慎行、慎獨。追求符合共產主義道德準則的“官德”境界,以德服人,以德樹威,努力做到廉潔奉公、勤政為民。
2、在全體公民中倡導文明、健康、向上的道德準則,以正公德。社會公德重在養成,重在把遵守社會公德的道德要求逐步轉化為廣大公民的道德習慣。中華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歷史進程中,養成了諸多良好的品德。今天,在我們加強社會公德建設時,要正確處理時代精神與弘揚傳統美德的關系,樹立一種符合社會主義道德規范的公德標準。我們建議在抓好軟環境整治活動的同時,要進一步強化行業作風建設。要積極開展文明機關、文明行業、文明單位、文明校園、文明社區、文明家庭等評選活動。要恩威并重,獎罰結合,在弘揚正氣、褒揚先進、加強教育的同時,對嚴重違反公德者要重罰狠治,使其成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從而推進全社會的公德建設。
3、創立誠信為本、顧客至上、公平競爭的良好商風,以正商德。李克強總理在今年兩會結束后答記者問強調:一手是法治,一手是道德。一邊救經濟,一邊救道德。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也是道德經濟。要用文明和道德的力量贏得世界尊重。這就要求我們要摒棄重利輕義的傳統觀念,樹立義利統一的正確的義利觀。要在商業領域和個體私營者中開展“講質量、講信譽、講公平”樹立文明商風的活動,開展“十佳商店”、“十佳飯店”、“十佳營業員”、“十佳個體戶”等評優活動,對不法商人,有關部門要依法嚴肅處理,對于屢教不改,甚至造成影響我縣形象的人和事要嚴懲不怠,決不姑息。要引導人們正確處理競爭和協作,自主和監督,效率和公平,先富和后富,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等關系,反對唯利是圖,見利忘義,形成健康有序的經濟和社會生活規范,在全社會大力加強社會公德建設 ,深入持久開展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秭歸縣政協 許克翠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