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于2015年6月1日正式批復了《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以下簡稱《振興規劃》),這是黨中央、國務院為加快大別山革命老區(以下簡稱“老區”)振興發展作出的重大舉措,這必將為加快老區經濟社會發展,同步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這是老區加快發展的一件大事要事,更是老區人民的一件喜事好事。黃岡全域作為《振興規劃》的重要組成區域,面對這一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必須倍加珍惜,堅定信心,奮力作為,切實貫徹執行好《振興規劃》各項要求,扎實完成好各項目標任務,以更大的成效回報上級關懷和人民期盼。
一、實施《振興規劃》,內化思想、提振精神是前提
《振興規劃》是區域規劃,經國務院批準,成為國家規劃、權威規劃,是黃岡千載難逢的重大規劃。思想決定行動。各級黨政部門要把學習宣傳《振興規劃》與“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五大發展理念、十三五規劃《建議》、扶貧攻堅決定等黨和國家系列方針政策,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中之重。深入學習宣傳《振興規劃》的“4個有利于”戰略意義、4個重要戰略定位、5條基本原則和發展改革目標任務、重要政策、重大舉措等,在全市各級各類宣傳媒體上開辟“振興發展”專欄、專題,進行經常性全面宣傳、跟蹤宣傳。組織各級各地黨員干部深入讀懂、深刻理解、全面領會《振興規劃》,明白重大意義和重要目的,明確目標任務和發展方向、發展要求,使《振興規劃》豐富內涵、重大舉措入腦入心,形成共識,真正把思想統一到規劃之中,避免上熱下冷、前熱后冷,做到學而時習之,切忌束之高閣,自覺尊重規劃,嚴格執行規劃,切實維護規劃的權威性和嚴肅性,用規劃指導引領發展,讓規劃內化于心,強化機遇難得、時不我待的責任意識,弘揚老區革命傳統,發揚只爭朝夕精神,堅定百折不撓意志,堅持務實求真作風,上下一心,凝神聚力,營造黃岡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濃厚氛圍。
二、實施《振興規劃》,明確思路、厘清任務是基礎
思路決定出路,目標就是方向,任務就是壓力,有壓力才有發展動力。《振興規劃》提出了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扶貧攻堅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要進展,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取得顯著成效,城鎮化水平和質量穩步提升,突出民生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有利于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不斷健全等7大目標,三次產業比重、旅游總收入、城鎮化率、林木蓄積量、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城鎮年新增就業人數等11項主要規劃指標。同時,以章節的形式提出了發展現代農業、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優化城鄉建設布局、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和環境保護、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加快重點領域改革等7大重點任務。這些目標、指標、任務是明確、具體的,必須結合黃岡及各縣市區實際,依據《振興規劃》要求,進一步明確思路,找準出路,科學制定《振興規劃》方案,把握關鍵和重點,細化指標,量化任務,精心組織實施,全力以赴,堅持不懈地推進發展,
三、實施《振興規劃》,突出重點、扎實推進是保證
《振興規劃》科學提出了不同市縣不同重點,黃岡市要建設成為湖北沿江重要增長極、區域性中心城市、重要的紅色旅游目的地和國內外知名生態文化旅游勝地、生態文明示范區以及涉及農業、工業、旅游業、交通運輸業、教育、文化等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全方位的重點項目、重點工程。70多處提及黃岡,為黃岡量身定制了20項扶持政策、百余項重點扶持項目,支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含金量之高前所未有,這為黃岡及各縣市區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發展支撐與保障。始終把握重點,建設重點,發展重點,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堅持綠色發展主題主線,以發展資源加工新型工業化為主導,采取延伸產業鏈與升級產業鏈并舉,支持發展一批龍頭骨干企業;以特色農業有機化為基礎,重點發展一批規模化科技型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培養大批技術型職業化農民、懂市場善經營農業經紀人;以生態旅游產業化為支撐,重點建設紅色、綠色景區景點,挖掘特色文化內涵,增強核心吸引物帶動效應等等。必須卯足干勁,矢志不移抓住重點,突出重點,抓好重點,突破性地推進重點領域、重點行業、重點項目、重點工程的發展和建設,做大做實發展底盤,以重點發展帶動全面發展、整體發展。
四、實施《振興規劃》,統籌兼顧、協調推進是根本
發展必須堅持統籌協調,抓住重點,兼顧一般,切忌顧此失彼。《振興規劃》是集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于一體的科學規劃,把目標、政策、項目、體制機制有機統籌的全面規劃,既是權威指導性規劃,更是“真金白銀”扶持性規劃。必須堅持統籌協調,全面發展的要求,既要抓住重點發展不放松,更要大力發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鎮、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完善綜合交通網絡、強化能源保障、推動實施水利工程、構筑生態屏障、加強環境保護、促進資源節藥集約利用、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提升衛生醫療服務水平、促進文化事業全面繁榮、完善就業和社會保障體系等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的建設與發展,補齊短板,做到兩手抓、同推進、共發展。
五、實施《振興規劃》,堅持改革、創新機制是動力
改革是推動發展的重要法寶,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振興規劃》專門用一章五節制訂加快重點領域改革規劃,著重就創新扶貧開發機制、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機制、完善投融資機制、探索生態文明建設機制、構建開放合作新機制作出了部署安排,提出了具體任務要求。黃岡及各縣市區必須以大膽探索,勇于創新,敢為人先的勇氣和膽識,深化重點領域改革:一要創新投融資機制,突破性地解決發展的最大瓶頸問題;二要創新扶貧攻堅機制,創造性地完成百萬人口精準脫貧這個發展中的最大任務;三要創新生態文明建設機制,有效性地發揮發展生態經濟的最大優勢,等等,以創新激活機制,以創新增強動力,在改革創新中迸發強勁發展內生力、正能量,在開放合作中夯實強大發展基礎、發展后勁,不斷增強發展實力。
六、實施《振興規劃》,量化責任、整體推進是關鍵
黃岡及各縣市區將“黃岡推動”提升為“黃岡主動”,主動扎實地按照《振興規劃》提出的總體規劃要求,量化目標任務,抓住重點工程項目,開出責任清單,排好時間節點,作好責任安排。全市各級各部門和廣大黨員干部要緊扣《振興規劃》要求,立足本職崗位,主動擔當責任,自覺把實施《振興規劃》貫穿于各自工作的全過程。堅持“三嚴三實”要求和黃岡“八簡兩風”規定,秉承老區精神,艱苦奮斗,自力更生;堅持改革精神,開拓創新,與時俱進;發揚時代精神,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持續開展“雙創”(創業創新)促“雙強”(強工強農)帶“雙興”(興城興文)活動,不等不靠,先動手,后伸手,干中求助,用擔當量化責任,采取專項專班抓落實,強化責任逼落實,倒逼時間促落實,定期考核督落實,以責促行,行則必果,確保發展目標任務、工程項目如期落實到位,如期實現規劃要求和目的。
七、實施《振興規劃》,細化對接、上下聯動是保障
實施《振興規劃》,必須形成上下聯動,系統協調,行之有效的對接機制,以避免各地提需求,分散對接,各自建設的不協調現象的發生。一要形成上下溝通聯動機制。貫徹落實國務院批復《振興規劃》中提出密切部門間以及與三省的溝通聯系要求,分別建立省、部級聯動協調機制、市縣與省部對接機制,實行定期或不定期溝通對接,形成上下聯動格局。二要建立上下規劃對接。黃岡及各縣市區制定的“十三五”綜合性或單項性發展規劃,既要與《振興規劃》有效對接,又要與“十三五”規劃《建議》、國家發布其它重要規劃進行科學對接,使各地下位規劃既符合本地實際,又符合上位規劃——國家總體發展規劃,細化本地規劃及實施方案,做到“共同但有區別”,實現規劃一張圖,共贏一盤棋。三要建立政策項目對接。黃岡及各縣市區組建專班專職主動運行,重點做好重點政策、重點項目的對接工作。依照《振興規劃》明確支持的顯形性政策,精準銜接;對傾斜扶持的隱形性政策,深入研究,積極對接,確保落實到位。對照《振興規劃》要求,深度挖掘,精心謀劃項目,充實完善上報一批可行性項目;按照《振興規劃》規劃的重點工程項目,做好論證、評審、上報,及時與國家規劃、國家部委對接,確保《振興規劃》在黃岡的有效實施。四要強化地方發展與招商引資對接。要發展,必須堅持大招商、招大商、招好商,建實建好發展項目庫,采取分批次或梯級次方式,實行開放招商、全面招商;更要營造安商的好環境,確保招得進、能落地、快發展,多方共贏。四要建立區域間協作聯動機制,堅持互通有無,協調各方,做到互相交流,取長補短,協作奮進,攜手共進,促進區域整體發展,真正讓老區人民共享發展成果,早日過上富裕幸福的好生活。
(英山縣政協副主席 汪校鈴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