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政協委員 >委員建言 >議政建言

關于武漢市新洲區農村“三資”管理的調查

2015-11-26 10:48:30  
字體大小:【


    加強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的監督管理是維護集體經濟組織和群眾利益,加強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實施“廉政陽光工程”,從源頭預防腐敗現象發生的重要舉措,對促進農村干部廉潔自律,確保農村社會經濟和諧穩定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根據多年的工作經驗,結合我區的工作實際,前不久我們對武漢市新洲區的農村“三資”管理做了一個調查,特形成如下調查報告。


    一、目前農村”三資”管理況


    二、當前農村集體“三資”存在的問題


    (一)領導不重視,部分村干部法律意識淡薄


    主要表現為:個別街鎮領導干部不能站在加強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推動農村改革穩定大局的高度,充分認識加強農村財務管理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認為村級基本沒有經濟收入,有的甚至成了“空殼”,出不了什么大問題,于是疏于管理和教育,致使部分村干部撇開制度,撇開監管,無視黨紀國法。


    (二)資金管理混亂


    (三)集體資產監管不到位


    主要表現為:有的地方集體資產管理機構不健全,管理制度落實不到位,會計核算不規范,沒有系統的資產臺帳,造成管理責任不明,直接造成集體資產流失;隨意處置、人情合同,口頭合同大量存在,承包費收取難度大,合同糾紛多,拖欠現象屢見不鮮。


    (四)民主管理不規范


    一是有的村民民主管理意識不強,氛圍不濃,分散的家庭經營模式,使群眾對村集體的事不關心、不過問、不了解,給一些村干部可乘之機,有的地方“一言堂”現象依然存在,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流于形式。二是有的村民主理財小組形同虛設、有名無實,失去了監督作用。三是部分村村務公開不到位,公開時間不及時,內容不完整,公開流于形式。


    (五)對農村“三資”管理監督乏力


    一是司法機關監督乏力。二是紀檢機關監督存在盲區。村干部是黨員的,紀檢部門可以查處,不是黨員的,就處于邊緣化。三是職能部門監督乏力。農經部門既是“三資”的監督主體又是管理主體,村級財務委托代理會計人員大多數由鄉(鎮)農經人員兼任,與鄉(鎮)農經站的工作性質和職能不相適應。鄉(鎮)農經站主要負責村級財務管理工作,同時兼職審計人員,村級財務委托代理會計人員由鄉(鎮)農經人員兼任,充當了“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的角色。特別是鄉(鎮)農經站代理村級記帳,又審計自己做的帳,不可能使審計結果取信于民,因此在實際工作中不好定位,使村級“三資”管理實際力量減弱。


    三、規范“三資”管理工作的建議


    (一)清產核資,管好集體“家底”


    明晰產權是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監管的前提和基礎,是放活經營權,落實處置權,保障收益權的基本條件。


    一是要明確清產核資工作的目標任務:以全區產權制度改革全面開展為契機,徹底摸清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集體所有的資金、資產和資源的管理,經營和監督情況,明晰農村集體“三資”所有權,規范農村集體財務管理,推進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的規范化、制度化和民主化,確保其安全完整、合理利用和穩定增值,逐步建立起產權明晰、權責明確、經營高效、管理民主、監督有力的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體制和運營機制,切實維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的合法權益。


    二是全面摸清家底,積極開展“三資”清理。在資金清查方面,各村依托各街鎮“三資”委托代理中心,按照賬面反映的情況采取盤點的辦法,看是否賬實相符、是否被挪作他用、有無白條抵庫等情況,然后進行清理登記,使各類資金清晰可查。在資產清理方面,包括集體所有的經營性資產、公益性資產和資源性資產,逐項盤點盤實,特別是固定資產和存貨等實物,要進行實地盤查和清點,對往來款項逐筆核對,對無法追究的壞賬應作好賬務處理,資產清理結果經社員代表大會確認后,報送街鎮農村經營部門審核認定,同時在村務公開欄中公布。在資源清理方面,各村按照清理的內容和要求,采用國土部門登記在冊的基礎資料,對各類土地資源采用實地丈量的方法進行清理,做到權屬、坐落、面積、經營農戶“四清楚”,特別是對清查出需重新進行價值確認的盤盈、盤虧資產或核增核減的債權債務,由清產核資小組提出處理意見,一并在公示欄進行公示,接受群眾監督。


    三是要突出重點,確保清產核資工作目標實現:(1)抓集體資產清查,重點摸清集體資產的存量、結構、分布和運用效益情況,對有賬無物的資產要查明原因。按照規定程序申報處理,對有物無賬的資產要合理評估價值,及時納入賬內核算。(2)抓產權界定。嚴格遵循“誰投資、誰所有、誰受益”的原則界定產權。(3)抓資源性資產清查、查清資源性資產的數量、分布、管理使用狀況,對耕地登記到戶、到地塊、對宅基地登記到戶、到每塊宅基地,對其它資源性資產登記到戶,為產權制度改革打下基礎。(4)抓臺賬管理,“三資”徹底清查,明晰產權后,要分名別類登記入賬,認真開展電子數據錄入,建立完整的“三資”信息電子檔案,防止村級集體經濟的資金、資產、資源流失。


    (二)建立“三資”監管長效工作機制


    1、突出規范化建設,不斷完善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制度


    一要嚴格票據管理,防止資金體外循環和私設“小金庫”。應成立專班進行督查,對沒執行文件規定,票據沒有實行統一管理和嚴格的領用、登記與繳銷的街鎮和村嚴肅查處。凡村集體實現的收入必須及時到代理中心報賬,不得坐收坐支,不準規避監管。


    二要嚴格“三資”管理。凡是村級集體資產資源的發包、租賃、出讓及工程項目建設等必須按照民主程序實行公開招投標,依法簽訂經濟合同,接受全體村民的監督,相關部門要全程參與,杜絕暗箱操作。


    三要嚴格合同管理。建立經濟合同備案鑒證制度,建立合同管理臺賬,由街鎮、村分類進行了登記,報賬時進行核對更新,對一些重大合同須報街(鎮)審批。


    2、強化監管,保障農村“三資”安全


    一是強化民主監管,充分發揮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為主體的權力監督和村民主理財小組的專門監督作用,創新民主管理模式,將村民主理財小組納入街道直接管理,從而使他們能更好地行使職權,真正發揮民主監督的作用.資產資源發包招標,公益性舉債,大額支出等事項必須按照民主管理,公開透明的原則,召開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討論決定。所有財務支出都必須經過民主理財小組審核把關,確保農村集體“三資”保值增值。


    二是強化公開監管,全面規范村級財務公開工作。村集體的財務收支情況按月張榜公開,資產資源的招投標全程公開,村集體資產資源發包,使用情況年底進行全面公開,接受群眾監督。


    三是強化審計監管,提高審計質量和覆蓋面,組織精兵強將,業務骨干,嚴格按照“全面審計,突出重點”的工作思路,堅持做到“八審八查”,對各村農村“三資”運營情況及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專項審計。


    3、夯實基礎,建立農村“三資”監管長效機制


    一是實行“一崗雙責”。我區15個街鎮的農村“三資”委托代理服務中心,都是以經管站為依托。對農村會計業務實行集中代理,獨立核算、財務公開,接受監督。要進一步規范經管站和代理服務中心工作職責,所有人員實行“一崗雙責”,納入全年的工作績效目標考核。


    二是充分發揮“三資”網絡監管平臺的作用,以新洲農經“三資”網絡監管平臺為依托,加強信息化建設,大力推進農經電子政務服務,全面構建以規范農村“三資”管理,農村財務管理、土地承包管理和農民負擔管理為主要內容的農經監管綜合信息平臺,提高管理服務質量、水平和效率,將黨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黨務村務財務情況、農民群眾普通關心的重大事項各項信息和公共權利“曬”在陽光下讓老百姓監督,確保所有“三資”項目都進入“籠子”,通過陽光操作,從源頭上杜絕腐敗。


    4、立足實際抓培訓,加強業務水平促提升


    (1)提高村級干部思想認識。要通過多種形式,加強村級干部政策、法律法規、財務制度的的學習、加大財經法規的宣傳力度,增強村干部的法治觀念,促使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權力觀,提高他們遵紀守法,照章辦事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2)加強農村會計隊伍的建設,農村會計隊伍是搞好農村財務管理的基礎和主要力量,要建議街鎮不斷完善農村會計任免、人事管理、崗位責任、工資報酬、考核聘任等各項制度,要加強專業培訓,提升農村會計的業務素質和政策水平。


    (3)建立一支政治素質強、業務精通、勇于擔當的經管骨干隊伍。強化教育培訓,強化檢查考核,“打鐵還要自身硬”要教育我們的農經干部堅決克服不敢管,不敢抓的麻痹心態,依法依規同各種違規違紀行為作斗爭,切實維護財經紀律的嚴肅性,同時結合“治庸提能、優化發展環境”和“樹立正確權力觀,提高行政服務質量”主題教育活動,特別是信息化的新需求,積極開展會計業務和電算化培訓學習,提高經管人員業務水平,使他們能跟上時代的步伐。


(武漢市新洲區政協常委、區紀委常委  邱連新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