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蘄春縣堅持高舉李時珍品牌,大力實施“藥旅聯動”戰略,深度挖掘李時珍人文底蘊和旅游資源,著力打造“養生蘄春、戶外天堂”的旅游形象品牌,做大做強旅游產業,特別是鄉村旅游業發展較快,呈現出“百花齊放”的良好態勢,不斷提升了蘄春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但是,鄉村旅游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和不足,主要有缺乏統一規劃、同質化現象嚴重,缺乏系統體系、粗放型管理突出,缺乏核心優勢、產業鏈尚未形成等。為此,蘄春縣政協組織部分政協委員、相關部門負責人進行視察,召開座談會,廣泛征求意見,就鄉村旅游業發展提出如下建議:
(一)強化規劃意識,全面完善鄉村旅游產業規劃體系。要牢固樹立“先規劃,后開發”的理念,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將鄉村旅游資源開發納入大旅游、大產業和打造全國知名的養生旅游目的地來進行統籌規劃,并根據各鄉鎮地域優勢、特色資源,錯位發展,因地制宜選擇鄉村旅游的開發模式和發展規劃。始終堅持適度、可持續的原則,確定好開發規模和發展速度,分層次、有步驟地合理開發,要維護和均衡投資者、經營者、村組農戶等各方利益,盡量減少盲目投資與開發而帶來的破壞,避免出現遍地開花、重復建設和雷同景點現象,形成“全域蘄春”內的合理開發良性機制,把鄉村旅游引入科學發展道路。
(二)強化精品意識,著力打造具有蘄春特色的鄉村旅游產品。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越來越多的城里人向往“城外人”恬靜的自然生活、古老純樸的民風。綠色、環保、健康日益成為都市人追求的生活理念,發展鄉村旅游正好迎合了這種精神享受和需求。因此,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打造不同類型的鄉村旅游產品,滿足旅游者選擇鄉村旅游的求新、求樂和懷舊等需要。
(三)強化環境意識,不斷增強鄉村旅游發展的服務功能。要加快完善鄉村旅游景點的基礎設施,在可控范圍內適度進行景觀生態化打造、保護原生態植被和良好生態環境的同時,加快建設景區的道路、節能、購物、醫療、娛樂、垃圾處理等配套設施,堅持與時代同步,注重現代氣息,力爭旅游服務功能日臻完善。要遵循“培引相結合”原則,以培養當地人才為主,引進專業人才為輔,通過加強經營管理者、服務人員、導游導購人員的旅游知識、風土人情、業務技能、服務規范等培訓,切實解決鄉村旅游服務上存在的不規范現象,不斷提高旅游接待水平,提升旅游服務檔次。
(四)強化品牌意識,努力提高鄉村旅游產業發展的競爭力。要依托李時珍故里、蘄州古城、普陽觀、昭化寺、赤龍湖、云丹山、橫崗山、仙人湖、仙人臺、管窯陶藝等自然人文風景,作為蘄春鄉村旅游發展的引擎,從李時珍這塊“金字招牌”入手,抓住蘄春中醫藥文化的“精髓”,整合黃侃、胡風、詹大悲等歷史名人文化背景,多方位結合鄉村恬靜的田園風光、優美的自然景色和“返璞歸真”的農耕文化來深度挖掘鄉村文化元素,突出鄉村旅游景觀特性,打造一批田園風光型、農家樂參與型、鄉風民俗體驗型、休閑旅游觀光型的鄉村旅游精品景點。
(蘄春縣政協 陳捷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