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各地都紛紛召開環境保護暨農作物秸稈露天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會,對此項工作進行全面部署,將嚴控農村秸稈露天焚燒列為各級政府自上而下的一項考核指標,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去處理秸稈露天焚燒,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通過我們政協委員一線調研發現,政府投入人員、經費不少、相關補貼也不少,而秸稈還田后收益卻不多,百姓隨意拋棄秸稈等一系列環境問題仍然存在。
究其原因,主要在各地秸稈綜合利用農業合作社過少,甚至個別地區還沒有成立這類新型化農業合作主體,而遏制秸稈露天焚燒依然靠行政“高壓手段”, 一旦弱化行政措施一燒了之、環境污染、資源浪費等問題還會變本加厲,再度反彈。對此,我們建議:
一是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切實把嚴控農村秸稈露天焚燒,發展貯、養、加、銷“一條龍” 秸稈綜合利用農業合作社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作為城鄉統籌解決“三農”問題的一項重要工作來部署,作為提升農業、致富農民、發展農村、拓展經濟的一條新路子來推動,切實解決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二是因地制宜,試點示范。各地應抓住正在編制“十三五”規劃的契機,突出特色、體現個性、注重文化品位,精心組織編制觀光農業發展規劃,建立秸稈綜合利用科技示范基地,圍繞秸稈肥料化、飼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燃料化等5個領域因地制宜的開展秸稈綜合利用試點示范建設。加快適用技術的轉化應用;鼓勵企業建立必要的秸稈儲存基地,實現農作物聯合收獲,撿拾打捆、貯存運輸全程機械化,建立和完善秸稈田間處理體系;重點鄉鎮要立足解決目前秸稈龍頭企業少、規模小、檔次低及秸稈加工轉化能力弱等問題,著力培育一批秸稈綜合利用龍頭企業,形成適應和滿足當地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儲存、運輸和加工的經營運行體系,積極推進秸稈綜合利用穩步開展。真正將提高“十三五”規劃整體性、前瞻性和延續性,做到人文景觀與農業景觀和諧統一。
三是加強扶持,完善運營機制,確保秸稈綜合利用持續發展。由于秸稈綜合利用項目投資大,周期長,秸稈綜合利用農業合作社自有資金不足,急需政府給予必要的扶持,確保項目的全面順利實施。比如:各地均可扶持類似《湖北日報》2015.9.12刊的《秸稈回收 “廢草”變金》一文中,將“廢草”現場打捆,作為高壓板材、造紙等原材料出售效益很好的仙桃市運輝秸稈綜合利用合作社,引導各地相關農業市場主體走仙桃市運輝秸稈綜合利用合作社這種貯、養、加、銷各環節“一條龍”,確保秸稈綜合利用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循環經濟和秸稈資源循環利用的新模式。建議省政府參照其它省市的做法出臺相應的獎補政策,獎勵秸稈還田、補助秸稈能源化利用,鼓勵秸稈飼草化利用,對實施秸稈綜合利用的農戶和企業給予資金扶持。通過一系列舉措,推動企業規模化經營、產業化運作,把農作物秸稈的資源優勢轉化為市場優勢、產品優勢,推動秸稈實現資源化利用、產業化收益。
(老河口市政協委員、市工商局 張俊杰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