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內外發生的一系列校園安全事件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對此,各地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有關會議精神,校園安全狀況取得一定成效。但通過我們一線政協委員調研發現,個別地區農村中小學安全隱患問題有所抬頭,令人擔憂。主要問題如下:
一是校內外飲食安全隱患多。農村“寄宿制”校內食堂食(飲)具管理制度不完善,造成冰箱放有雜物、食品原料索證不齊全、桶裝飲用水存在超期存放和飲水機未及時清洗消毒等問題。城區校門口缺乏衛生許可證、健康證明等基本證件的流動商販,不僅加工的食品質量差,而且阻礙交通,影響師生正常的教學秩序。
二是校內外技防設施不完善。不少學校門口與校園內未按規定及時安裝監控設施(全球眼);部分民辦幼兒園監控、報警、消防設施和應急處置器械未按規定數量配備;部分監控設備被樹枝遮擋,影響正常使用;校園過期的安保器材未能得到及時更換,缺少更換的制度保障。一旦因缺乏客運資質的個體車輛相互撞擊,出現事故等,都無法調取監控資料予以合理調節處理,成為校園一大安全隱患。
三是校內外培訓機構未納入安全監管。調研中發現,分布在城鄉校園內外一些培訓機構多半沒有納入有關部門登記,這些未成年的學生常常在節假日集聚在這些私人機構接受培訓,存在墻體開裂、廢棄危房無有效防護等情況也無法去預防,更不用說其他安全管理問題,萬一出現事故校方與家長都對此無能為力。
對策與建議:
第一,堅持把校內外餐飲環境衛生整治工作列入社會綜合治理工作來抓,按照“明確責任、部門聯動、疏堵結合”的原則,城管、衛生、食品監督等部門要制定實施整治計劃,變“堵”為“疏”,在校園周邊人流聚集、流動商販集中地帶指定范圍和區域建設固定餐飲攤點,嚴格相關標準、依法審核從業資格,鼓勵和保障合法攤點正常經營,為學生帶來更多便利。同時,要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寄宿制”校園內飲食安全監管工作機制,確保常態運行、長效管理、長治久安。
第二,加大督查督辦力度,切實解決安全設施隱患的問題。建議各級財政要優先保障校園安全經費的安排,特別是落實維護校園安全必要的技術裝備的配備、定期更新的費用;新建校園安保設施應作為校園竣工驗收交付使用的必備條件加以明確,使安保設施得到動態增補;城管、綠化等部門要加強巡查,及時修剪樹枝,保障已安裝的監控設備正常使用。同時,各相關職能部門要梳理歸納,明確責任,在檢查中發現的些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要采取措施,認真研究,邊整邊改,邊改邊治。
第三,加大對民辦幼兒園、學校的扶持力度,規范私人培訓機構,關注幼教托管機構等其他少年兒童集中活動場所的安全管理。建議加大各類民辦幼教服務、托管機構,包括私人培訓機構安保的扶持力度,加強對安全工作的檢查、督促、指導,實現安全保障網絡的全覆蓋。同時,在上述機構以及其他正規學校前設立流動巡查崗,加強與街道、公安、交警、等部門溝通交流,有效整合資源,形成工作合力,共同維護校園周邊環境整潔有序;屬地中隊根據學校、幼兒園上學和放學的特點,科學安排人力,在重要時段到學校、幼兒園進行執勤巡查,及時發現各類可疑情況,積極配合校方做好校園全保工作。
(老河口市政協委員、市工商局 張俊杰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