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政協委員 >委員建言 >議政建言

農村道路交通違法犯罪持續上升不容忽視

2015-09-06 18:14:20  
字體大小:【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農村交通條件的不斷改善,摩托車、電動車、農用車成為農村居民出行、貨運的重要交通工具,但隨之道路交通肇事違法犯罪也大幅攀升。以武漢的遠城區——新洲區為例,近五年來,全區機動車登記上牌持續保持每年12%左右的增速,年均處理交通事故報警已超過1萬起,其中農村摩托車、電動車、農用車道路交通肇事違法犯罪的占40%以上,給人民群眾生命財產造成了嚴重損失,也影響了社會的和諧穩定。如何有效遏制道路交通違法犯罪持續上升態勢,需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和關注。

 

    一、造成農村道路交通違法犯罪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農村機動車有效管理難度大。隨著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據調查統計,2014年,新洲區農村居民家庭每100戶擁有77輛摩托車或電動車、5輛以上小轎車或農用車,其中有大量未經登記注冊的車輛,導致無牌、無證上路和違章載人問題突出。由于農村人口居住相對分散,基層警力相對不足,難以對其有效管理。據統計調查,近三年,無牌無證車輛以及摩托車和農用車肇事逃逸占交通事故的23.8%,且呈逐年上升趨勢。

 

    (二)農村居民交通安全意識淡漠。一般人為因素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部分農民、個體勞動者、無業人員文化水平不高,少數農村司機沒有經過全面、系統的培訓學習,交通規則和安全駕駛知識缺乏,交通安全意識不強。酒后駕車、超速、超高、超載在農村的鄉道、村道更是屢見不鮮,駕駛裝備不齊全、問題車輛上路等違規違章駕駛行為時有發生。

 

    (三)鄉村道路交通安全配套設施不完善。農村道路里程線較長,公路等級低,與中心城區相比,其交通配套安全基礎設施,如紅綠燈、減速板、反光道釘、電子測速系統等建設嚴重滯后,特別是農村道路彎度急、坡度大、路面窄,許多路段無安全標志、防護設施幾乎空白,經常發生交通肇事。加之農村缺乏交通監控網絡,一些交通事故多發生在人少路窄的偏遠路段,部分肇事車無牌照、無明顯特征,難以破案。

 

    (四)民事糾紛成為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隱患。在農村交通肇事刑事犯罪案件中,有90%以上的都附帶民事訴訟,賠償金額大多達30-80萬元。有些交通事故經法院判決,但賠償案件執行困難,交通肇事案件賠償執行一次性到位率平均不足20%,少數巨額賠款成為“法律白條”,一些受害人及其親屬“被迫”超級上訪,甚至“群體圍堵政府、部門大院,上路阻斷交通動脈”現象時有發生,嚴重影響了正常的社會治安秩序,也極易成為“群體性事件”的導火索

 

    二、幾點建議

 

    如何預防和減少交通肇事違法犯罪行為,減輕道路交通違法犯罪行為對社會的危害,現提出如下建議:

 

    (一)加大扶持力度,提高農村道路質量。省、市、區三級要充分利用“新型城鎮化建設”、“城管革命”進農村、“城鄉一體化”建設、“三萬”活動等政策,改善城鄉道路基礎設施,對重點農村主要交通道路進行提檔升級。交通管理部門要采取各種途徑爭取資金,加大對農村道路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加強對道路和交通設施的建設和改造,解決車輛數量迅速增加帶來的“行車難”問題。

 

    (二)完善交通功能,配套安全基礎設施。在重點集鎮、中心村、十字路口要設立紅綠燈,對重點路段要配套交通標志、標線、溫馨提示等;在車流量大的路段設置限速標志,固定監控設施;在重點路口、危險路段、事故多發區域要盡可能地多裝自動電子攝像機,嚴密監控行駛車輛的交通違章和交通肇事行為;在公路主干道、事故多發區域等地段,適當建立“交巡警服務平臺”,搞好巡邏堵卡、夜間行駛車輛車牌登記和可疑車輛的盤查工作,注意發現和查獲肇事車輛。

 

    (三)加強安全教育,提高交通安全意識。政府法制部門應當牽頭,聯合教育、宣傳、交警、路政、運管、司法、檢察、法院等部門,共同開展交通安全普法教育,深入普及交通知識。積極開展農村交通宣傳活動,切實提高全社會特別是個體勞動者、無業人員和農民的交通安全意識。要加強對駕駛人員的再學習、再培訓,提高駕駛人員安全意識和駕駛技能。

 

    (四)加強道路監管,建立強大防控網絡。加強摩托車、電動車、農用車的管理。要最大限度地把民警放到路面,把執法裝備擺上路面,加大路面管控力度。重點查處超速、超載、酒后駕駛等嚴重違法行為。加強上路車輛的檢測,嚴格執行駕駛準許年審制度,嚴禁報廢車輛、無牌無證車輛和帶病車輛上路行駛。要對駕駛人實行再學習和再教育,形成行政執法“教育與處罰相結合、處罰與管理相配套”的良性監管機制。

 

    (五)加強綜合治理,健全保障機制體系。要加快農村道路交通規劃和路網的建設、改造。探索設立重大交通事故救助基金、安全保障基金,解決農村賠償執行難問題,資金來源可采取財政預算和社會捐助相結合。加強路政巡查、路面養護和公路交通安全設施的設立、維護、管理。加大違法犯罪案件執行力度。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群防群治的優勢和作用,動員全社會力量共同預防交通肇事犯罪行為。

 

    (武漢市新洲區政協委員  李擁軍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