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隨區工商、區農林、區農資部門深入田頭地邊,走村串戶了解農村農資打假情況時,得知湖北鄂州市有名的農業大鄉蒲團鄉充分利用大學生村官有知識、懂技術的特點,通過培訓農資管理業務知識,使之成為農資市場的信息監督員,形成了依托大學生村官的村級組織與工商部門聯防聯動協調監管網絡,從機制和源頭上確保農業生產安全。該鄉兩名大學生村官聯系2000多畝稻田、10000多畝魚池和6000畝西甜瓜種植基地,與種植戶建立全天假農資安全信息聯系,先后為種植戶解決農資選購、運輸、施用等技術難題14個,被種植戶稱為農資安全的“守護神”。
大學生村官兼任農資安全信息員要求具備一定的農資管理業務知識,本人及親屬不得從事農資生產經營活動,經培訓考核合格后上崗。信息員的主要工作職責是了解掌握本地區內農資經營網點變動情況;調查收集本地區內的農資經營點所經營的品種、數量、價格等信息;及時了解本地農資市場狀況,掌握農資市場動態;發現有違法經營農資行為或農資使用后出現異常情況的,及時向有關部門報告;信息員還要指導農民科學選購和正確使用農資等等。為此,筆者建議:
一是縣(區)黨組織要建立大學生村官人才培養機制,實行“多干多獎”制度,鼓勵大學生村官在服務群眾中充分發揮聰明才智。特別是對大學生村官服務民生的項目要給予政策、支持,并列入推薦優秀大學生村官的條件。
二是各級政府要采取鄉鎮或農業部門聘請、群眾推薦和自愿相結合的方式,引導大學生村官兼任農資安全信息員,解決農業安全“缺腳斷腿”的問題。同時,要在所在村解決辦公場地和電腦、寬帶等設施,為他們當好農資信息安全員提供保障。
三是要組織兼任農資安全信息員的的大學生村官參加省市以上的農資管理業務知識培訓,建立農資安全信息員培訓檔案,讓大學生村官成為“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
四是縣(區)政府要出臺有關規定,對聘請的大學生村官每年給予一定的經費補貼,為這些兼職農資安全信息員解決后顧之憂。
(鄂州市華容區政協委員 陳慶躍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