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逐步步入老齡化時代,老年人的健康問題、養老問題越來越應引起重視,在減輕社會負擔、提高老年人整體生活質量、推進健康老齡化等方面,醫療型養老機構將承擔更為重要的角色。
目前,各縣的養老院,雖然是以醫、養、護相結合的管理模式,但“養”的環境很好,而“醫”的條件很欠缺,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醫護人才缺乏,醫技水平不高;二是醫療設施不足,無X光、常規檢驗等檢查設備,更無應急搶救設施;三是在養老院內治療無法享受到醫保待遇,在養老院里存在看病難、報銷難等問題。另一方面,在醫保定點的縣級醫院,患慢性病的老年人為了獲得較好的醫護照顧,“壓床”現象嚴重,有的有條件的老人在醫院里一住就是幾個月,實為養病而不是診治,相當于把醫院當成了養老院。作為醫院,醫療功能沒有發揮出來,而更多是替代養老院起養護作用,造成醫院的醫療資源浪費。
如果建立醫療型養老機構,實行醫養有機的結合,充分體現醫療特色,可彌補養老院就醫不便的難題,并能夠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讓更多的老年人既享受到了養老服務,又能得到醫療保障,還能減輕老人的家庭成員負擔,達到多方受益。
為適應社會化養老事業的發展和全民醫保的趨勢,建議:
一、各級政府采取政策扶持的方式推廣“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重點扶持1—2家現有配備功能相對獨立、設施相對完善的養老院建立醫療型養老機構,加強對醫療型養老機構的管理,加大投入,改善醫療設施,重點加強醫療成分的配置,完善專業的醫療護理功能,滿足入住老人治病需求。
二、將有一定醫療規模和醫技水平的養老機構納入醫保定點機構,解決入住老年人醫療報銷問題。
三、在養老機構內積極開展專業護理、醫療和管理人才的培訓,特別對護理人員進行免費崗位培訓,定期保送醫護人員去縣醫院或上級醫院進修,提高醫療護理人員的整體素質,提高醫護水平。
四、縣級醫療養老機構可與具備條件的社區醫院(服務站、診所)、鄉鎮衛生院或縣級醫院合作,結為定點對口協作單位,老年人在養老院內一旦發病,能夠得到定點對口醫療機構的及時、專業的治療,并啟動醫保,為老年人就醫提供便利和保障。
(竹溪縣政協 吳曉紅 陳芳芳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