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地處南北過渡地帶,山地、丘陵、崗地占80%,適宜種植水稻、油菜、小麥等農作物,是我國農業發展的重點地區和糧油主產區與調出區。全省大部分屬于以農作物種植和加工為主的山區農業縣。近幾年,大部分山區縣發揮自身優勢,充分選擇把握好傳統農作物種植、品種推廣和加工生產,把食用油脂加工產業越做越大。例如竹溪縣油料作物種植面積近30萬畝。僅油菜種植面積就達16萬畝,另有芝麻、花生、大豆、油茶等3萬畝,核桃10萬畝,油料總產超5000萬斤。全縣現有食用油脂加工企業46家,其中小作坊45家,公司1家。
縱觀全省山區縣食用油脂加工企業,目前主要存在以下三個問題:一是原材料供應不足。油料作物種植沒有形成規模化、基地化,油脂資源得不到充分開發利用,農民除自己加工食用外,絕大部分低價外銷,不僅了降低農業產出效益,還挫傷了農民種植積極性。如竹溪縣芝麻種植面積歷史上曾高達5萬畝/年,但現在下降到不足1萬畝/年。二是食用油質量低。原料基地種植標準不高,小作坊加工技術參差不齊,設備和工藝技術落后,生產的油脂產品質量低下。制假、摻假現象層出不窮,食品安全隱患突出,質監部門難以監管。三是產業鏈條過短。無龍頭企業、無品牌,加工和市場營銷與基地種植相脫節。食用油脂深加工不夠,油料餅粕也沒得到開發利用,油脂產品價格低廉,附加值過低。
食用油脂加工產業是保障食品安全、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的民生產業、富民產業,也符合生態保健食品的社會發展趨勢,市場潛力巨大。為此,建議:
一是擴大規模種植。通過組建1-2家油料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大力推廣標準化種植技術,發展有機油料作物,優化油脂產品內質,把山區縣的食用油脂產業培育成“生態示范區”新的增長極。二是培育龍頭企業。通過招商或項目支持山區縣有投資實力的企業,在工業園區或科技園建設一家標準化食用油脂加工龍頭企業,形成公司+基地+農戶的現代生產經營模式。三是實施產業開發升級。引導龍頭企業,對油料進行精深加工,深度開發各類營養豐富、健康安全的食用油脂產品,以芝麻、花生、核桃、油茶等為原材料的傳統食用油脂食品開發要升級,加大對餅粕飼料等下游產品的開發力度,不斷延伸產業鏈條。
(竹溪政協 吳曉紅 陳芳芳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