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政協委員 >委員建言 >議政建言

關于解決新洲區工業轉型升級過程中瓶頸制約因素的思考

2015-07-01 00:20:17  
字體大小:【


    “十二五”以來,新洲區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工業倍增計劃”和區委區政府“1234”總體發展戰略,突出抓招商、建園區、擴投資,調結構、優環境、促轉型,全力推進新項目引進開工和新產業培育壯大,工業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

 

    盡管近年來我區工業經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是在經濟新常態下也存在著制約工業經濟動力轉換、增速提檔、結構優化的現實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新型工業化水平不高,帶動力不強

 

    目前我區總體上進入了工業化的中期階段,但發展不平衡、不協調、水平和質量不高的問題仍突出地存在。一是工業總量不大。二是產業結構不優。三是園區形態不全。許多街鎮園區還存在著“規劃停留在紙面、雜草保留在地面、企業落戶不見面”的現象,園區拆遷、退地、還建及水、電、路、排污等基礎設施建設跟不上,日益影響著土地集約節約利用、生態環境保護和產業聚集發展。四是投資動力不強。五是項目推進后勁乏力。

 

    (二)工業企業成長不快,支撐作用不強

 

    一是工業企業數量偏少。二是企業管理粗放松散。許多企業經營模式簡單,法人治理結構不健全,內部管理制度不完善,經營運行處于粗放松散狀態。三是科技創新步伐不快。目前,全區建立技術創新中心和研發機構的企業有5家,許多工業企業以勞動密集型和中低層次技術為主,設備陳舊,工藝落后,科技含量和產品附加值低,缺少市場品牌和產品競爭力。四是企業技術人才缺乏。

 

    (三)外部環境建設不優,服務體系不健全

 

    一是企業融資難。受國家宏觀調控和金融緊縮等政策影響,加之,我區存在部分工業企業發展實力弱、信用等級低、適銷對路產品少、資產抵押物不足、融資渠道單一、融資擔保機構少等因素,許多企業融資困難。二是企業用工難。受經濟下行、人口紅利減少、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響,許多企業用工短缺,無法開展正常生產經營。三是企業享受全方位的服務難。盡管我區在推進工業經濟發展過程中做出了體制機制的改革創新,并且相應建立了中小企業服務超市等服務機構,但是在為中小企業提供信息、法律、融資、培訓、技術、人才等方面的服務力度、廣度不夠,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仍需健全。

 

    當前,我區工業經濟正站在一個新的平臺,同時也正處于爬坡過坎、轉型升級的關鍵當口。根據工業發展的客觀要求,轉型就是要轉變工業發展方式,加快向創新驅動轉型、綠色低碳轉型、智能制造轉型、服務化轉型、內需主導及消費驅動轉型;升級就是全面優化行業結構、技術結構、產品結構、組織結構、布局結構,促進工業結構的整體優化提升,實現由傳統工業化道路向新型工業化道路轉變。

 

    為此,提出以下建議:

 

    一、實施“百戶創新創業計劃”,構建市場主體培育新生態

 

    一是構建創新創業政策環境。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濃厚氛圍,讓創新創業的基因扎根于全區經濟的每一個細胞;落實國家、省、市“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民營經濟發展的系列政策,配套出臺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系列政策及實施細則。二是搭建創新創業工作平臺。整合部門資源,構建全民創業工作體系,為創業培訓、科技孵化、融資擔保、市場開拓等提供綜合服務;搭建創業孵化平臺,打造“眾創空間”,培育更多“創客”;搭建產學研合作平臺,促進校企聯合,引導企業設立和利用專業機構實驗室、技術中心和產品研發中心,開發新產品和申請專利;搭建企業融資平臺,引進風險投資、天使投資、種子資金等市場創業資金,引導商業銀行、擔保機構為企業提供融資擔保服務。三是實施“百戶企業培育”計劃。從區內現有規模以下工業企業中,每年優先選擇百戶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發展前景和最具成長性的企業作為重點培育對象,優化企業產品結構,壯大企業經營規模,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催生一批“專精特新”和科技型企業“冠軍”。

 

    二、實施“百企技改計劃”,推進傳統產業向中高端邁進

 

    一是提升企業技術裝備水平。實施重點技術改造典型示范工程,圍繞產業鏈延伸,大力促進重點行業優化工藝流程,采用關鍵、核心技術,大力支持企業改造提升生產裝備、檢測裝備、研發裝備等基礎設施及條件,不斷提高企業技術裝備和工藝質量整體水平。二是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聚焦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實施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技術改造項目,在企業管理、研發過程、銷售物流等方面,推動設計數字化、裝備智能化、生產自動化、管理網絡化、電子商務化的聯動發展。三是提升工業產品結構。引導企業積極利用新技術、新材料,提升產品的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促進產品更新換代,提高產品附加值和效益;引導企業加強質量管理、技術標準、計量檢測體系建設,提升行業標準化水平。四是提升綠色制造能力。加強實施傳統產業在環保、節能、節水、綜合利用等方面的技術改造,推進企業綠色、低碳、資源循環利用發展。

 

    三、實施“百戶互聯網制造計劃”,推進“兩化”融合智能制造

 

    一是實施“百戶互聯網制造計劃”。搶搭“互聯網+”的發展快車,用互聯網思維、技術、方式推動產業融合發展。未來五年支持百戶重點企業實施互聯網制造項目,組織開展智能工廠應用示范,組織實施流程關鍵工序智能化、關鍵崗位機器人替代工程等。二是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研究出臺互聯網與工業融合創新指導意見,實施物聯網發展專項行動計劃,在食品、藥品等領域開展試點示范,培育智能檢測、全產業鏈追溯等工業互聯網新模式。三是建設中小企業云服務中心。對接國家、省、市工業大數據,完善中小企業信息化服務平臺功能,為企業提供資訊、市場、技術、科技孵化、創業培訓、中介服務等全方位網絡服務。

 

    四、實施“百個新興產業項目計劃”,搶占新一輪產業發展制高點

 

    一是建立新興產業招商引資目錄。圍繞《中國制造2025》10大重點領域和5大工程,建立招商引資產業目錄,從招商起點上做優產業,著力招大、引強、選優。二是實施“百個新興產業項目計劃”。用五年時間,重點引進和實施100個高新技術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突出10億元及50億元以上大項目的引進,著力引進產品處于價值鏈高端、有實力、有品牌效應、有帶動作用的龍頭企業,吸引配套企業入駐,打造新興產業集群。三是創新新興產業基金支持模式。落實《新洲區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引導基金管理暫行辦法》,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科學決策、防范風險”的原則,按照項目選擇市場化、資金使用規范化、提供服務專業化的要求運作,引導國有資本、社會資本重點支持全區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四是推動制造業與服務業的互動發展。采用結合式融合發展和綁定式融合發展兩種方式,推動我區制造業與服務業的融合發展,使服務引導制造業的技術變革和產品創新,服務的需求與供給指引著制造業的技術進步和產品開發方向。

 

                  (武漢市新洲區政協常委  林漢洲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