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是指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等方面的智能化水平,使城市高效、 低碳、快捷運轉,是以智慧技術、智慧產業、智慧人文、智慧服務、智慧管理、智慧生活等為重要內容的城市發展全新模式。
在中國,尤其是近年來,“智慧城市”理念獲得不少地方政府的認同,智慧城市的規劃和建設呈星火燎原之勢,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杭州、寧波、廈門、廣州、深圳、武漢、西安等多個重要城市將智慧城市的建設提升到戰略層次。智慧城市的營造正成為全球城市之間競爭的基礎要件之一,是證明一個城市信息化水平的“名片”,保持城市競爭力的重要手段。
一、“智慧城市”概念解析
“智慧城市”形象地說,就像是在城市中建立一個類似人大腦的系統,通過現代信息技術的神經纖維, 將城市的各部分有機連接起來,從而提高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服務的智能化水平,使城市的運轉高效、安全節能、環保低碳,實現公共服務便捷化、城市管理精細化、生活環境宜居化、基礎設施智能化、網絡安全長效化,進而為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提供較好的生活質量和服務環境。
智慧城市包含著智慧技術、智慧產業、智慧(應用)項目、智慧服務、智慧治理、智慧人文、智慧生活等內容。對智慧城市建設而言,智慧技術的創新和應用是手段和驅動力,智慧產業和智慧(應用)項目是載體,智慧服務、智慧治理、智慧人文和智慧生活是目標。具體說來體現在:智慧交通、智能電網、智慧物流、智慧醫療、智慧食品系統、智慧藥品系統、智慧環保、智慧水資源管理、智慧氣象、智慧企業、智慧銀行、智慧政府、智慧家庭、智慧社區、智慧學校、智慧建筑、智能樓宇、智慧油田、智慧農業等諸多方面。
智慧城市建設將改變我們的生存環境,改變物與物之間、人與物之間的聯系方式,也必將深刻地影響和改變人們的工作、生活、娛樂、社交等一切行為方式和運行模式。因此,本質上智慧城市是一種發展城市的新思維,也是城市治理和社會發展的新模式、新形態,將智慧化技術的應用與人的行為方式、經濟增長方式、社會管理模式、運行機制的變革和創新有機結合。
二、竹溪縣建設“智慧城市”的意義重大
今年4月,縣委、縣政府高瞻遠矚提出了我縣建設“智慧城市”的戰略構想,并將其列入縣政府2015年“十件實事”,可謂深謀遠慮,布局高超,影響久遠。經初步調查,在省內和周邊縣級政府提出“智慧城市”的為數很少,我縣先期提出并穩步實施,定會大力推動經濟社會快發展,城市管理上水平,高新產業大提速,群眾生活更幸福,鼎力促進“綠色崛起示范縣”建設。
我縣建設智慧城市高度契合國家戰略轉型方向。分析梳理中央新一輪改革走向,包括財稅體制改革、金融體制改革、基礎產業改革,將帶動智慧城市、金融IT、互聯網的需求成倍增加。建設智慧型城市,通過新技術的廣泛應用,將催生物聯網等一大批新的智慧產業,有利于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和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帶動和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當前國家把發展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網絡、生物醫藥、節能環保、低碳技術、綠色經濟等作為新一輪產業發展重點,而我縣在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綠色經濟等發展上已有較好基礎。
我縣有建設智慧城市的生態優勢。是國家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重點水源保障區,全國林業百佳縣和全國退耕還林試點示范縣。
我縣有建設智慧城市的資源優勢。是全國500個資源富縣之一,有非常豐富的動植物資源、農特資源、水電資源、礦產資源。
我縣有建設智慧城市的區位優勢。我縣地處鄂、渝、陜三省市交界處,東近荊襄,西傍川陜,南連渝蜀,北枕漢水,是湖北省出入大西北面向大西南的重要門戶,隨著谷竹高速的通車,交通制約逐步改觀。
我縣有建設智慧城市的產業優勢。是 “中國有機綠茶之鄉”、 “中國魔芋之鄉”、“中國黃連之鄉”,已培育形成 “一主四大” (茶葉主導,中藥材、魔芋、木本油料、原生態養殖,的綠色產業發展格局),做大“一區三園”(以工業園區為核心,建設綠色食品加工產業園、生物醫藥加工產業園、高新技術工業園)產業集聚已成一定氣候。
我縣有建設智慧城市的人文和旅游優勢。是古庸國的中心區,庸巴文化發祥地,旅游景觀豐富,飲食文化獨特,文化底蘊深厚,旅游商品豐足。
我縣有建設智慧城市信息產業優勢。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在招商引資、政策扶持、平臺建設等多方面向電子信息產業傾斜,吸引了博瑞特光伏、滿華、力萊等電子企業落戶工業園區,電子信息產業初步成勢。此外我縣移動、聯通、廣電等網絡起步較早,政府部門和企業電子政務和網站建設發展很快,行政服務中心運轉正常,綠色農業及農產品加工業開始探索電子商務延伸產業鏈條,互聯網普及率高,各種快遞和物流業蓬勃發展。
通過“智慧城市”創建,一是有利于合理調配和使用發展空間、水力、電力等資源,建立宜居生態城市,二是有利于提升公共部門的決策質量,通過其智慧化的服務手段,有助于科教、醫衛、安全、社保、就業、城管等關乎居民切身利益問題的解決。三是有助于全縣經濟可持續、跨越發展,面對其它周邊城市的突飛猛進,竹溪經濟的發展需要打破常規,創新思維,“智慧城市”的打造,必然要加大對信息技術在生產、服務等領域的開發、引進和應用,信息技術對經濟發展的貢獻比重必然增大,進而在經濟發展方式和結構上進行變革,推動全縣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由勞動力密集型向知識、技術密集型轉變。
三、推進竹溪縣建設“智慧城市”的初步意見建議
“智慧城市”是數字城市的進化,強調通過網絡的綜合,物料的互聯,運作的智能,加快商務、科教、醫衛、 城市建設管理、公共服務、居家生活等領域建設,最終使城市建設發展走向又快又好。智慧城市建設的支點是打造智慧型產業,利用其優勢,改變傳統落后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使用的手段是提高基礎設施先進性、城市管理的高效性、公共服務的完備性,最終目的是打造一個科技應用普及、生產生活便捷、生態環境優美、全民共享、社會和諧的城市。
1、領導高度重視,工作保障到位。智慧城市建設是加快推進城市化和信息化,實現現代化的重要體現,必將會給城市的建設、管理和發展帶來全局性、根本性的變化,也是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再創發展新優勢的重要支撐點,應當從關系全縣全局發展的高度給予足夠的重視,應有一個強有力的領導小組和主導部門、相應的專業人員來保障有效推進和統籌智慧城市建設各項工作,這是推進智慧城市建設的前提。
2、明確目標定位,把握發展方向。建設智慧城市存在建設什么樣能級和水平的問題,要明確朝著什么樣的目標邁進。如北京提出要建設世界級的智慧城市,南京提出要成為全國建設智慧城市的新標桿和南京都市圈、長江中下游乃至全國的智慧交通樞紐等。因此要明確與城市地位相匹配的定位和分階段發展目標,需要聘請國內相關專家和研究機構幫助制訂工作規劃和分年落實方案,有可操作性、可行性、針對性,這是推進智慧城市建設的關鍵。
3、統一組織協調,統籌處理要素。一是統一指揮協調智慧城市建設中碰到的各種問題,盡可能地把已有的各種建設資源整合起來,建立和完善綜合環境地理信息平臺、綜合業務平臺、移動執法系統,避免重復建設;二是要處理好幾個關系,即處理好智慧城市建設與城市發展戰略的關系,智慧城市與信息化、數字化城市的關系,智慧城市與創新型城市、生態環保城市的關系,智慧城市建設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信息安全建設的關系等,這是推進智慧城市建設的根本。
4,立足全縣實際,體現個性特色。在建設智慧城市過程中,要充分學習吸收其他城市有共性的解決方案,但不能完全照搬,應根據竹溪自身特點優勢,與“綠色崛起示范縣”建設相結合,與“三廊建設” 相建設結合,與“六城聯創”工作相結合,與生態文化旅游品牌建設相結合,尋求適合城市發展需要的智慧支點和最佳契合點,最大限度地展現我全縣建設智慧城市的特色,讓全縣人民切實感受到創建智慧城市帶來的變化和實效,生活質量、幸福指數不斷提升,這是推進智慧城市建設的動力。
(竹溪縣政協 彭 勇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