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多年的培育與集聚,新洲區產業規模不斷壯大,產業布局逐步優化,高新技術產業正在扎堆布局。據我們調研,僅今年元至5月,就完成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投資43億元,全區工業市級以上名牌產品、馳名商標、區域品牌達83件;還有航天科工、藍時電動車、弘大氣凝膠等一批高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項目已簽訂落戶協議。尤其是,我區近年圍繞區域規劃與產業定位開展精準招商;發揮市場導向作用,政企聯動招商,突出“以企引企”、“以商引商”,變被動為主動,變政府大包大攬為以服務和優化環境為主,使企業充當招商引資的主角;此外,在加大宣傳力度上著力,突出陽邏港口的輻射承載功能和交通便捷優勢,不斷改善和優化投資環境,提高辦事效率,提升服務企業理念與水平,以吸引客商與項目的入駐落戶。
雖然我區在招商引資過程中,圍繞產業轉型升級上下求索,但與當前全市經濟發展的頻率還不匹配,與外埠先進地區招大商、引好商還顯落伍,與周邊縣市區你追我趕的勢頭還有差距。我們掉的“帳”太多,工業轉型升級的壓力太大,因而,當前的招商引資對全區經濟的發展、對工業經濟的轉型升級、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此,提出幾點建議。
一、打好港口牌子,堅持“產城融合”的招商思路。我區雖然有“慢半拍”的壓力,但我們更有港口的后發優勢。因而,我們在招商引資過程中,要有別于其他區域,形成獨特的定位,在“一區三街”有限的土地空間上,通過整合資源要素,優化發展方式,走出技術含量高、土地資源占用小、綜合效益高、環境污染小的新型工業化的“產城融合”模式。
二、定好發展調子,大力推進對外招商。著名財經學家吳曉波力薦的當前經濟發展四大新動力“新實業、新消費、新金融、新城鎮化”值得我們思索。工業的轉型升級,既依賴于現有企業的企改創新,也有待于新引進企業的引領向導。不妨著力調動企業的主體作用,以“招商引資、招商引智、招商引市”引導企業主動適應新常態,不斷凸現開發區的主導拳頭產業,使之在園區發揮更大的集聚效應。
三、加快“辦證”步子,簡化優化各類辦理程序與時限。一是盡管各級都在簡政放權,但仍有一些“前置手續”在辦理過程中無法壓縮,耗費了精力與時限,讓項目落地變得遙遙無期;因而,當前招商引資過程中對那些引領轉型升級的“高精尖大”項目,要突出“落地”的思維,全力解放思想,加大簡化手續;二是在確保大項目、好項目、新項目的土地指標方面加快步子,只要是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快、預期稅收大的項目,不遺余力,敢于擔當,加快落地速度。
(武漢市新洲區政協 陳志軍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