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政協委員 >委員建言 >議政建言

竹溪縣政協委員建言: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激發農村“萬眾創業”活力

2015-05-13 10:00:13  
字體大小:【


    日前,竹溪縣政協組織部分農業界委員就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專題調查,并通過對口協商的方式廣發建言獻策。

 

    委員調查指出,近年來,竹溪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和發展工作,出臺多項激勵政策措施,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一是組建專門機構,出臺文件明確扶持政策;二是以獎代補,鼓勵發展;三是搭建融資平臺,破解發展資金困難;四是預算專項經費,支持規范化建設;五是示范引導,實施典型引路。多項政策措施的綜合運用,激發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活力。截止2014年年底,全縣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到255家,社員1.67萬戶,占全縣農業總戶數的21%;家庭農場38家;種養大戶1220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經營總面積13.2萬畝,占全縣耕地總面積47萬畝的28.2%。新發展茶葉、魔芋、藥材、林果等特色產業基地2.2萬畝,山羊養殖 2.86萬余頭,牛6820余頭。據調查統計,農民專業合作社社員2014年人平純收入9000多元,高出全縣農民純收入的近10%;38家家庭農場年純收入達400余萬元,每家農場平均年純收入超過10萬元。

 

    委員同時指出了全縣在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方面的短板。一是土地流轉不夠規范。主要表現是土地流轉周期短、流轉的土地零星分散、土地流轉標準不統一、流轉合同不規范等,造成流出和流入的雙方權益保障存在隱患。二是發展資金投入不夠。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資金來源有限,資金鏈條短,資金實力弱,投入能力小。目前,縣委縣政府雖然采取有效措施,幫助解決融資困難,但當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后期發展資金困難這一制約因素仍然明顯。三是自身能力素質不夠。目前,全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總體來講數量偏少、素質偏低、能力不強。各類新型經營主體雖然種類較多,但高水準的種養大戶少,規范運作的家庭農場少,與社員建立利益共享機制的合作社少,產業鏈難以向生產環節產前、產中、產后全程拓展,整體帶動和示范作用仍然不強。四是抗擊市場風險能力不夠。目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出售農副產品仍靠傳統自發的方式進行交易,市場的變化、農產品的行情不穩定,市場交易平臺狹窄,難以抵擋市場風險,造成經營收益不穩定。為此,委員協商建議:

 

    (一)加大宣傳力度,正面引導良性發展。通過新聞媒體、相關會議和技能培訓等渠道,廣泛宣傳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性質以及對于提高農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建設美麗富裕鄉村的積極意義,提高社會對其重要性的認識,形成共識和合力,共同支持發展。同時,因地制宜、積極穩妥地引導,防止急于求成和盲目擴大規模的傾向,防止一哄而上、一哄而散的現象發生。注重政策引導,強化制度設計,避免“拔苗助長”現象,防止人為“歸大堆”、“壘大戶”。

 

    (二)完善優惠政策,扶強壯大激勵發展。一是縣委縣政府繼續實行對示范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給予獎勵的辦法,增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信心;二是完善相關配套政策,明確用水、用電等方面的價格優惠,解決生產成本過高的問題;三是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納入支農項目扶持范圍,增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后勁,支持返鄉創業人士主動投資興辦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

 

    (三)拓寬融資渠道,加大投入扶持發展。一是堅持用好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量身定制的“助農貸”、“扶貧貸”和“富路通”等信貸新品種。二是創新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探索以龍頭企業牽頭組建產業聯合體,由龍頭企業為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提供貸款擔保。三是采取聯戶聯保、信用貸款、訂單質押、農作物預期收益質押等多種形式,解決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貸款融資問題。四是整合農業發展基金、土地整理資金等涉農資金,支持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搞好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機械購置等。五是擴大政策性農業保險覆蓋范圍,增加政策性農業保險險種,探索政府支持的農業巨災保險基金投保范圍,逐步建立農業巨災風險分散機制,確保大災無大損,小災不受損。

 

    (四)構建服務體系,部門聯動支持發展。一是加強服務平臺建設。加強土地流轉服務平臺規范化建設,定期公布土地流轉信息與價格,暢通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與農戶之間流轉土地渠道,促進土地有序規范流轉,消除農民對土地經營權流轉出去的擔心和顧慮。二是發揮部門職能作用。通過陽光工程培訓、實用技術培訓、專業技能培訓等方式,著重加大特色種養、高產栽培、機械耕作、病害防疫、經營管理、市場營銷等技能培訓和業務指導,提高從業人員素質,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產前、產中、產后全程服務,提高業主對市場風險的預測和防范能力。三是優化農村就業環境。出臺優惠政策吸引大中專院校畢業生、農業專業技術人員創辦領辦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等,改善人才結構,提升經營管理水平。

 

    (五)提高經營水平,提標升級轉型發展。一是制定科學的中長期發展規劃,優化產業布局,確定主導發展方向,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走專業化、職業化、生態化發展之路。二是積極探索和創新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模式。堅持種養結合、循環利用;堅持適度規模、特色種植;堅持土地入股、股份經營。三是推行現代經營方式,堅持標準化生產、專業化分工、規模化經營、品牌化營銷、工業化管理,把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建設成為品牌農業、觀光農業、循環農業、示范農業的典范。

 

(竹溪縣政協  李章新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