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隨著國家對農村民生事業的關注和項目建設的不斷深入,以村級為單位組織實施的工程建設項目日趨增多。但是,由于工程建設項目范圍的廣泛性,建設內容的復雜性,人員判斷的主觀性,管理的滯后性等因素,導致村級項目建設出現較多問題。村級建設項目管理還存在較多薄弱環節有待進一步完善和改進。
一、存在的問題
一是項目實施操作程序不規范,存在跳躍式現象。完整的項目申報和驗收共需依次完成12個項目流程,村級建設部分項目存在流程不規范和流程混亂現象,有的還出現造假應付現象。
二是項目民主監督不到位,存在走樣子現象。有的項目只辦資料沒有具體項目,存在硬性套取項目資金情況,只有少數村干部認定簽字甚至代為簽字,工程建設項目竣工后也未進行項目驗收。
三是監管資源未整合,沒有形成合力。盡管鄉鎮成立了項目管理領導小組,但是整合的多個部分各為其政,相互推諉,招投標以后不再跟蹤進行監管,農經部門也只憑部分書面資料對項目建設資金的支付進行監管,招投標執行及日常進度和質量監管環節存在真空。
四是款項支付不規范。工程款支付存在五花八門的情況。
五是驗收審計不落實,有走形式現象。較多工程建設項目竣工后沒有進行驗收認定,有的工程建設項目竣工不開展驗收,村(社區)主要領導不注重驗收工作重要性,認為工程竣工款項已付,不知道要提交項目專項審計。
二、建議
規范管理村級建設項目,不僅是落實有利政策,扎實為民辦實事、辦好事,更是提升地方正氣,杜絕基層腐敗的重要內容。為此,建議:
(一)提高村干部項目規范管理意識。村班子成員的素質和意識強弱直接影響項目決策的正確性、操作環節的程序性、規范管理的嚴謹性。鎮(街道)要積極組織紀檢、組織、農業、民政、建設等部門對村主要負責人進行思想、業務、紀律等方面的周末課堂和培訓,使村干部提高認識,增強意識。
(二)發揮村務監督委員會的監督作用。村級要吸收老黨員、老干部、組長、村民代表,建立工程建設項目實施小組和監督小組,分別明確其管理和監督職責。落實每一流程對應負責人簽字管理,堅決落實誰簽字誰負責制度,實行責權連帶,實現項目有人管、管理有人抓、擔子有人挑、責任有人負。鎮(街道)紀委要針對性地開展業務培訓,結合責任追究制度的貫徹落實,將村監督員培養成村級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的監督衛士,使村級工程達到“五個百分之百”規范管理,即項目立項百分之百民主決議,項目發包百分之百招投標,項目管理百分之百受民主監督,完工工程百分之百組織驗收,竣工項目百分之百專項審計。
(三)整合部門資源健全監管體系。鎮(街道)要主動整合相關部門力量,健全監管體系。部門間要明確職責,做到有分有合地對村級工程建設項目的民主決策、項目審核、項目設計、項目招投標、施工合同、進度管理、工程驗收、項目審計等過程進行系統監管。
(四)健全監管制度促進規范管理。鑒于村級工程建設項目存在著操作程序多、管理環節多的客觀情況,應進一步細化監管制度:一是建立項目實施登記制度。二是建立項目進度報告制度。三是建立項目驗收報告制度。四是建立項目必審制度。五是啟動責任追究制度。
(武漢市新洲區政協委員 楊武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