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新洲區雙柳街政協聯絡委員會 陳愛珍
近兩年來,省市區高度重視農村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積極組織開展了農村基層黨組織“五個體系”建設活動,農村服務型黨組織建設也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農村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面廣、任務重,不可能一蹴而就。以下結合雙柳街在推進農村服務型黨組織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談一些思考和建議。
一、雙柳街農村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基本現狀
近兩年來,雙柳街根據市區統一部署,搶抓“五務合一”建設機遇,著力于服務隊伍、服務陣地、服務能力和服務機制建設,采取有力措施,夯實基層組織基礎。一是拓寬選人渠道,配強村帶頭人隊伍。街道工委打破過去“圍著現有干部轉,在家黨員翻個遍”的老習慣,按“一好雙強”、“三有三帶”標準,拓寬選用村干部視野,先后有11名能人、老板回村任支部書記,為村級干部隊伍注入了生機和活力。二是推進陣地建設,解決有場所服務等問題。結合“五務合一”建設,加大村級黨組織活動場所建設力和社區組織辦公服務力度,提升綜合服務功能。在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針對老百姓提出的辦事難、辦事不便的問題,整合派出所、財政所、計生辦、民政辦、人社中心的窗口業務,成立了蓮湖行政服務中心,每周周三,5個相關部門集中到蓮湖服務中心辦公,對百姓提供服務,對一些行動不便,特殊困難的群眾還提供上門服務,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三是發展經濟,做到有能力服務。近兩年來,在盤活“三資”上做文章、在內引外聯上下功夫、在政策激勵上加力度,著力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二、農村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存在的問題
1.隊伍結構不合理影響服務效率。改革開放以來,人員流動性大,高文憑、高學歷的青壯年大多選擇在條件好、環境優越、發展空間大的一線、二線城市發展。村組基層黨組織班子存在人員老齡化、文化低層次化的問題,在為群眾提供服務時出現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尷尬局面,影響了基層黨組織在群眾中的威信。同時女性干部隊伍乏人現象也較為突出,以雙柳街第八屆“兩委”班子為例,全街175名村干部,女干部僅有36名,占20.6%。
2.村情差異影響陣地建設平衡。村與村之間在人口數量、經濟基礎、黨員人數等方面都存在較大差異,黨員群眾服務中心建設情況也不平衡。經濟條件相對較好的村,黨員群眾服務中心建設投入資金較多,功能比較完善,作用發揮也較好;部分經濟條件較差的村,黨員群眾服務中心大多靠整合舊學校、舊房子轉化利用,條件相對簡陋,不能很好地滿足為黨員群眾服務的需要。
3.建設經費不足影響服務深度。很多村級黨組織除上級下撥活動經費外,基本無經濟來源。經費緊張,捉襟見肘,存在無錢辦事現象,導致黨組織基本活動開展不經常,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基層黨組織服務群眾的積極性。養老和醫療保險也沒有針對村黨組織成員制定優惠政策,影響班子的凝聚力和崗位的吸引力。
4.考核標準缺失影響服務力度。目前在對基層服務型黨組織的考核方面還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學的考核指標體系,考核的標準還不夠明確,導致基層黨組織對什么是“服務型”基層黨組織,從哪些方面創建“服務型”黨組織還存在模糊認識,因而在創建服務型黨組織中主動性不足,動力不強。
三、加強農村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建議
1.實施素質提升工程,優化農村干部隊伍結構。一是利用換屆選舉之便全面加強對年輕干部的選拔,在選人方式上,采取向年輕干部傾斜的方法,將一批知識層次高,有發展潛力的年輕骨干推出亮相,全力打造學歷高、素質好、知識廣的基層黨組織書記隊伍。二是整合教育資源,依托黨校、電大、高等職業學校等開展基層黨組織書記學歷教育,實行封閉教學、閉卷考試,杜絕走過場、混日子的學習考試模式,使他們的學歷層次達到一個新臺階。三是開展扎實有效的培訓教育,多角度、多方面提高個體為民服務技能,適應一人多崗、一崗多責服務需求,為組織服務、團體服務積蓄力量,提供保證。四是堅持干部帶頭轉作風,黨員帶頭樹形象,嚴格執行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便民代辦制,把服務群眾工作做實,做細,做好。
2.堅持“建、管、用”并重,加強日常管理。建立健全村干部值班制度,既增加了黨員群眾服務中心的安全保障,又方便群眾辦事。不斷完善村級組織各項管理制度,定期組織廣大黨員和群眾開展實用技術培訓、政策宣傳、文化娛樂等活動,提高致富本領,增強法規意識,豐富文化生活,真正使黨員群眾服務中心成為教育黨員、服務群眾、促進發展的黨群議事、宣傳教育、便民服務、文體娛樂、醫療服務、民主管理、關愛幫扶、產業發展、商品供銷、矛盾調處的中心。
3.落實保障制度,提升黨員參與度。一是落實經費保障。加大對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投入,對全身心投入到服務型黨組織構建活動的村組黨員按照本地的經濟標準發放適當補助。二是動員黨員家庭以義工形式參與到服務型黨組織活動中,以平民化的宣傳方式,引導群眾了解國家方針政策,解決宣傳過于官方化導致的排斥性。三是拓寬黨員意見表達渠道,建立健全黨員定期評議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成員制度,建立黨建工作記實、群眾評議等激勵考核制度。
4.加強機制建設,建立服務型黨組織長效機制。建立健全學習教育機制,完善黨員干部教育培訓、互學互評、溝通交流等各項制度,全方位提高其理論素質、業務水平。建立健全獎懲機制,把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納入基層黨建考核體系,把服務成效作為考核核心要素,建立以群眾滿意度為標準的考核導向。建立健全雙向融合機制,大力推進基層黨組織互幫互助活動,推進基層黨建工作雙向開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建立健全聯動機制,把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納入新農村建設和農村黨建工作的整體布局,通過市區層面出臺扶持政策,各部門、街鎮加強聯動,推動公共資源向農村基層延伸和集約利用,防止條塊分割、浪費資金、重復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