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美麗鄉村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當陽市河溶鎮是漳東平原的傳統農業大鎮,也是湖北省新農建設整鎮推進試點鎮、城鄉一體化統籌發展試點鎮、行政體制改革試點鎮,是美麗鄉村建設的前沿陣地。根據市政協安排,市政協調研組會同政協河溶聯絡組對河溶鎮美麗鄉村建設工作進行了調查,以期對全市美麗鄉村建設提供一些參考。
一、基本做法
按照建設“生態河溶、富裕河溶、文明河溶、和諧河溶”的目標要求,河溶鎮在美麗鄉村的建設中,堅持踐行“四個注重”與“四個力求”。
(一)注重規劃先行,力求科學規劃布局。堅持規劃先行,先后邀請華中科技大學、宜昌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的教授專家到河溶鎮實地勘測規劃,依據城鎮特色和資源,先后完成了《河溶鎮城鎮總體規劃》及控制性詳規、《河溶鎮新農村建設總體規劃》、《產業發展規劃》、《基礎設施發展規劃》、《統籌城鄉發展規劃》、《精神文明建設規劃》、《統籌城鄉發展規劃》等規劃的編制工作,為穩步有序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奠定了基礎。
(二)注重設施建設,力求村容環境整潔。河溶鎮通過項目帶動,激活民資民力投入,突出“水、電、路、渠、池、房”六大要素,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三)注重區域突破,力求創業增收。以“一鎮、兩路、四區”為重點區域,打造產業,助民安居樂業。一是對河溶集鎮梯次開發。2010年引進宜昌金唯房地產公司,建成唯東佳苑小區,實施了溶新路一期街道綜合改造工程和自來水管網改造工程。二是在“兩路”(漢宜路、河溶路)提升特色產業,建設四個宜居小區。沿漢宜路重點提升花卉苗木和郭場火鍋雞兩大產業,建成了現代風格的郭家場宜居小區和趙巷、觀基寺楚韻風格的宜居小區。三是培育發展農家樂。李氏農莊、張家坡休閑會所等集休閑、觀光、餐飲、度假于一體,招引八方來客,成為一道新景。
(四)注重鄉土文化,力求鄉風文明。通過多種方式培育鄉風文明,繁榮鄉村文化,提高農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質,農村社會風氣明顯好轉。一是開展“十星級文明戶”創建評選活動。評選出十星級文明戶648戶,有效帶動了鄉風文明。二是大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 2013年舉辦的“‘慶七一、跟黨走’廣場舞晚會”、“第六屆‘聚鑫杯’歌手大賽”、“迎國慶廣場舞文藝匯演”等三場大型群眾文化活動,引導群眾從單一、低俗的娛樂活動轉變成為豐富健康的文化生活。三是打造精品節目。群眾自編自導的小品“好日子”、“好時光”和歌曲“沮漳情歌”等三個作品榮獲市級一等獎。
二、存在問題
雖然河溶鎮在美麗鄉村建設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工作推進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與不足,制約著美麗鄉村建設工作的進一步發展。
村莊規劃有待完善。雖然前期工作非常注重規劃的設計,但隨著近些年的發展變化,河溶鎮美麗鄉村建設規劃與規劃之間、規劃與項目之間、規劃與現實之間,前瞻性、緊密性、導向性越來越顯得不足。以郭家場村為代表的重點整治村和特色村的建設規劃與當地的生態、文化、產業的結合度較好,但其他村的規劃編制形式還比較單一,在挖掘村莊自然、歷史人文和產業元素上還有待加強,更沒有突出鮮明特色的村莊文化,存在“千村一面”現象。
資金瓶頸有待解決。美麗鄉村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目前除了省、宜昌市、當陽市給予的引導資金外,主要靠鎮、村投入,但河溶鎮是農業大鎮,鎮政府財力有限,村里有的沒錢投、有的不舍得投,難以保證在美麗鄉村建設中有較大的投入,這直接影響到了工作的進展。尤其是隨著“一事一議”項目申報越來越嚴格,財政對農村公益事業的獎補門檻越來越高,美麗鄉村項目建設的資金瓶頸也越來越凸顯。此外,項目建成后,大量養護開支也成為了鎮、村的沉重負擔,僅“潔萬家”農村垃圾池、垃圾屋項目建設完成后,農村垃圾池、垃圾屋的垃圾清運就為全鎮增加了20-30萬元的常年開支。
村民文化素質有待提高。據統計,河溶全鎮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村民占總人口的70%以上,除去學業有成以及在外地工作或打工的人口,初中、小學和文盲的比例可能更高。文化程度偏低導致了群眾對美麗鄉村建設的理解程度參差不齊。大部分群眾認為這是好事,但沒有真正理解美麗鄉村建設對于從根本上改變農村現狀的重要意義;還有小部分群眾認為這是在“裹虛”,甚至還存在著“路不從門前走,事不要找上門”的心態。這一現狀對“美麗鄉村”的建設和管理有著很大的負面影響。
支撐合力有待形成。發改、扶貧、移民、財政、交通、水利、住建、國土、環保、衛生等部門都有與美麗鄉村建設相關的項目,但各項目與河溶鎮新農村建設規劃的結合度較低,各部門主管單位的項目建設工作關系也不夠順暢,有些項目之間甚至相互制肘,影響整體效益的發揮。此外,由于美麗鄉村建設項目多,涉及到的部門和環節也較多,審批程序復雜、周期長,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項目推進。
長效機制有待落實。美麗鄉村建設是一項民心工程,更是一項艱巨而又長期的工程。雖然目前對農村地區環境管理有專項資金保證,但只涵蓋了保潔這一項,對于路面堆積物清理等工作不在保障范疇,只能由村級自行承擔。美麗鄉村建設項目完成后,增加了許多景觀和設施,村級也相應地增加了更多的養護責任及養護開支。然而,村級財力是非常有限的,如果長效管理機制和經費問題不能很好地得到解決,村級負擔越來越重,由此將造成新的村級負債,村集體將背上沉重的包袱,會帶來更多問題和負面效應。
三、對策建議
美麗鄉村建設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涉及各項資源的集約、集中使用,因此需要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及政策的引導作用,科學規劃,分步實施,形成合力,有序推進,逐步完善,讓群眾看得到山水,留得住鄉愁。
強化組織領導,全面形成合力。加強對美麗鄉村建設工作的組織領導,是確保形成合力建設美麗鄉村的基礎。一是市委、市政府要加強領導,充分發揮河溶鎮作為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鎮的機遇和優勢。加強《當陽市河溶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的執行力度,創新行政管理體制,加強鎮屬機構建設,擴大管理權限,配強各工作專班,不斷推動公共服務資源向基層延伸,著力將河溶鎮打造成為城鄉統籌發展的示范鎮。二是整合各類政策資源。嚴格遵循《當陽市涉農項目資金整合管理辦法》和《當陽市涉農項目資金整合實施細則》,建立統一有效的投入協調機制,保證資金集中、高效使用,形成部門聯動、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工作態勢。三是要切實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進一步配強基層黨支部班子隊伍,提高基層干部貫徹落實有關政策的能力和水平,確保有人干事、能干成事、不會出事。
修編完善規劃,準確定位建設。美麗鄉村建設規劃既要立足當前,有步驟、有計劃地加以推進,又要與時俱進,著眼長遠,把握全局,體現前瞻性。一是要統籌城鄉空間布局和建設規劃。田園風光是農村最大的特點,把美麗鄉村建設與城鎮化建設結合起來,創造優美農村景觀并保持完整的生態環境是“美麗鄉村”建設的首要任務。二是要因地制宜地建設新農村。要根據稟賦不同的資源特征,因地制宜地建設新農村、發展新社區,展現地方風土人情,充分體現天人合一的和諧美。三是要循序漸進謀發展。在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時要充分考慮到當地財力情況和群眾負擔,做到對自然尊重、對鄉村文化尊重、對歷史尊重,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
加強宣傳引導,發揮主體作用。群眾是美麗鄉村建設的主體,發動群眾的深入程度,決定了美麗鄉村工作推進的速度和質量。一是要加強宣傳力度。充分發揮村兩委會、黨員會、村民代表大會、全體村民會議的作用,運用條幅、展板、喇叭廣播、入戶走訪等多種方式進行宣傳,不斷擴大宣傳面,使廣大村民深刻認識到扮靚農村面貌,打造健康衛生環境的好處,變“要我建”為“我要建”,從而真正發揮建設美麗鄉村的主體作用。二是堅持正面引導。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文化、體育、娛樂活動,引導群眾從單一、閉塞的生活習慣中走出來,形成樂觀、健康、向上、和諧的生活態度,達到“山美、水美、人更美”的蓬勃氛圍。三是要積極發揮基層黨組織的作用。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加強與群眾的溝通協調,積極采納村民、黨員代表的合理意見,最大限度調動和激發農民的參與熱情,使他們真正成為美麗鄉村建設的實踐者、受益者。
建立長效機制,確保持續推進。基礎設施完善了,村莊形象提升了,生活環境變好了,要使這一成果保持長久,應盡快建立健全長效管護機制。一是試點“門前三包”責任制。劃定衛生責任區,簽訂責任狀,并推選威望較高的黨員或群眾擔任衛生監督員,定期檢查,定期通報,責成整改。二是試點垃圾清運物業化。通過村民集資、企業捐贈或者其他方式籌資,采取購買服務的方式,將村莊垃圾池、屋內的垃圾與鎮級垃圾清運網絡連接起來,保持村容整潔。三是落實管護責任。簽訂公路、水庫等基礎設施管護責任狀,確保基礎設施持續有效發揮作用。
及時總結經驗,促進全面發展。市委、市政府相關部門,要加強對河溶鎮美麗鄉村建設工作的支持和指導,及時總結經驗,予以推介,以點帶面,帶動全市各地美麗鄉村的建設穩步整體推進。
(當陽市政協教科文衛委員會、河溶政協聯絡組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