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新洲區政協委員、民進會員 汪少英
李克強總理說:“把服務業打造成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新引擎”。“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特別是要圍繞經濟升級的需求,像‘抓工業上項目’那樣對發展服務業下功夫、出實招。”現代服務業是以現代科學技術,特別是網絡和信息技術為主要支撐,建立在新的商業模式、服務流程、管理方式基礎上的技術和知識密集型服務產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對于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加速推進城鎮化建設,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近年來,全球產業結構呈現出由“工業型經濟”向“服務型經濟”的迅猛轉型。先進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融合發展是當今產業發展的新趨勢。生產性服務業與工業深度融合,催生企業組織結構和生產經營模式的創新,不斷推進產業結構加速向價值鏈高端位移。
生產性服務業是指與制造業直接相關的配套性服務業,它是從制造企業內部的生產服務部門分離派生出來,逐漸獨立發展起來的一個新興產業。其主要功能是通過貫穿企業生產的上游、中游和下游等諸多環節,為生產過程的不同階段提供各種服務。主要包括五大類:一是金融務業;二是現代物流;三是高技術服務;四是商務與租賃服務;五是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
由于生產性服務業涉及的面廣、產業多,現就現代物流業進行分析,管中窺豹,可見一斑。
一、陽邏現代物流業發展現狀及對策
陽邏作為武漢市“四大經濟板塊”之一,新洲區政府決心搶抓機遇,圍繞“以港興城”的戰略,加強規劃建設、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功能配套等方面工作,實現大臨港區域一體化發展。加強大臨港板塊與大光谷、大車都、大臨空經濟板塊在綜合交通、產業轉移等方面的銜接,充分彰顯長江黃金水道和核心港在中部乃至全國的比較優勢。堅持產城一體化發展。加快陽邏核心港建設步伐。依托港口建設,積極發展港口物流、航運服務、總部金融、臨港商貿等業。
(一)基本情況
陽邏開發區在2012年底,注冊登記的規模物流企業23家,其中:16家建成投入運營,7家正在建設。已落戶物流企業總投資近200億元,占地面積7200多畝,實現交易額17.73億元,增長38.8%,完成稅收2876萬元,增長34.6%,數據顯示,陽邏物流業發展呈快速增長之勢。
(二)產業特點
陽邏物流產業發展起步較晚,產業板塊尚未形成,其產業特點為:一是結構單一。主要分布在三大領域,港口物流類企業16家,鋼材物流企業有4家,商貿物流企業4家。主要依賴深水港的船運、貨運代辦、集裝箱運輸、貨物聯托運、信息配載、貨物配載、簡單貨物裝卸等企業配套服務,功能單一。二是規模不大。現有物流企業以傳統物流企業為主,現代化服務水平不高,企業規模較小,專業化程度低。三是檔次不高。僅有3家公司嘗試現代物流信息平臺建設,絕大多數企業仍以傳統通訊工具為信息溝通的主要手段,建立現代物流信息平臺尚需時日。四是運營不足。物流企業大都沒滿負荷運營。
(三)對策
2009年,國務院頒發了《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武漢“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武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一系列發展戰略,對物流業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武漢市“十二五”規劃提出,到2015年末,物流業增加值達1200億元,初步建立物流業與制造業、商貿業聯動發展機制,建成一批物流總部基地和功能聚集區,基本形成具有重要支撐作用與帶動發展功能的物流產業鏈和產業集群,基本建成國家物流中心。
陽邏作為武漢建設華中地區港口物流中心的重要承接區,加快物流產業發展,刻不容緩。
1、科學規劃,有序引導。一是積極爭取省、市級規劃支持。目前,武漢市各區之間物流競爭激烈,全市物流業發展,尚未實現科學規劃,有序推進。各區之間必須錯位發展,揚長避短。二是編制產業發展規劃。聘請專門機構對現代物流產業進行規劃,明確物流項目用地、發展規模等。三是引進和培育物流技術人才。鼓勵企業與高校、科研合作,促進物流科技成果的轉化合作,訂單式培養專業人才。
2、加大支持,夯實基礎。積極爭取上級財政對大型物流企業的資金支持。應鼓勵地方發展對全局有服務作用的功能性物流項目,在融資、資金補貼、基礎設施配套方面予以支持,扶持物流園區和企業做大做強。
3、優化環境,培育主體。一是加快推進集疏運體系建設。當務之急是加快江北快速路、江北鐵路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加快構建陽邏水港與武漢空港之間的公路建設,暢通水鐵聯運、水陸聯運、水空聯運的連接通道。二是突出項目引進的重點。慎重引進單純的倉儲運輸類物流項目。需引進一批對地方經濟拉動效應較強的深加工、銷售一體化的物流項目。三是大力開展宣傳推介活力。著力打造陽邏物流品牌,提高陽邏知名度,吸引更多大企業入駐。四是研究出臺優惠招商政策,吸引客戶。
4、強化服務,整合資源。一是建立成立物流業專業管理機構,引導物流企業的健康快速發展。二是有計劃地組建物流協會。通過協會加強對物流進行調研和協調,有效進行物流企業之間的溝通。三是建立物流大數據庫。 云計算、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實現企業之間,上下游產業之間的網絡資源共享,減少中間環節,向低成本、高效益、快速、安全的新物流業方向發展。
二、關于陽邏地區經濟升級的幾點建議
“十二五”時期,是我國服務業大發展的重要時期,具有承前啟后的歷史地位,服務業發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是這一時期的重要階段特征。陽邏目前正處于工業經濟時期,工業結構調整升級是永恒的調整會不斷持續下去,但是大規模、純增量型的調整機會比以前要少很多。相比之下,我國服務業的空間布局結構尚未形成,很多服務行業的發展對許多地區而言,處于同一階段,同一水平。服務業發展和調整的空間廣闊,充滿機遇。
1、強力推進陽邏地區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我們要將生產性服務業作為服務業升級計劃的戰略重點。形成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兩業并舉”的格局。大力發展新興服務業,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打造產業集群,培育發展載體,強化政策保障,爭取在服務業的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新機制、新領軍人物的扶持及推進上取得突破。
2、打造現代服務業品牌。目前,品牌影響正越來越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內容,打造經濟、產業和產品的品牌,應當成為打造陽邏經濟升級版的一個戰略支點。為鼓勵和支持現代服務業企業打造自己的品牌,武漢市、新洲區應建立健全政府、行業協會和企業聯動的品牌建設工作機制,制定科學的行業標準和規范,著力培育一批國內著名、國際知名的現代服務業品牌。
3、健全完善現代服務業發展體制。李克強總理說:“中國服務業發展滯后,最大的制約是體制機制障礙,出路在于改革開放。”政府首先要加強地區和部門間的協調,改革條塊分割的管理體制,使現代服務業能夠實現跨行業跨地區的發展。其次要建立公開、平等、規范的服務業準入制度,擴大整個服務業的開放程度,提高服務業對內對外開放水平,鼓勵社會資金和外資投入現代服務業,引導行業內良性有序競爭。再次,要改革對現代服務業發展不利的稅費制度,在進一步全面推進“營改增”改革的基礎上,實行與工業企業同樣的水電氣價格;還要完善現代服務業的投融資機制,加強社會化服務領域改革力度,盡快突破制約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制度性障礙。
4、早日建成“武漢江北綜合保稅區”。武漢市要加緊推進以“陽邏、東西湖園區、沌口開發區”的“一區三園”模式,抱團向國家申報建設“武漢江北綜合保稅區。”我們要高標準規劃建設“江北保稅區”,為將來爭取設立自由貿易港區創造條件。強化口岸通關環境支撐,繼續堅持啟運港退稅政策,加強口岸部門間的合作,推進電子通關改革。積極爭取武漢物流交易所落戶陽邏。
5、堅持企業轉型升級的創新驅動。陽邏是一個老工業區,企業的轉型升級,其核心是創新驅動,要更多依靠科技創新、管理創新、制度創新以及商業模式的創新,而不是走粗放式增長的老路。堅持推進“工業倍增”計劃,為經濟長遠發展蓄積后勁。適當歸并傳統工業提檔升級生產性服務業,突出發展現代裝備制造,鋼材深加工、汽車及零部件、新能源環保、現代物流、綠色建筑業、機電裝備、船舶制造等八大主導產業,優化資源配置,推動關聯企業聯合、配套集聚,延伸產業鏈條,促進產業集群發展。
6、建立陽邏信息港和大數據中心。我們身處信息革命的時代,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就看誰首先掌握了大量數據和信息,誰就嬴得了未來。大數據正在引發全球數據革命,成為信息科技新關注點和世界戰略資源爭奪的焦點。京東商城落戶陽邏,將對新洲經濟發展加快轉型帶來一項大的變革,政府要加強前瞻性研究,舍得投入建立網絡信息平臺,整合各部門的電子政務數據資源,消除信息孤島,提高數據資源采集和應用水平,帶動大數據產業發展。結合武漢智慧城市建設,組織實施陽邏公共地理信息云服務平臺、質量安全信息監管與服務平臺、金融服務平臺、宏觀經濟動態仿真服務平臺等大數據示范應用項目。加強對新一代信息技術宣傳力度,幫助企業和市民轉變觀念,培育發展信息消費,充分享受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