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農村的經濟可謂快速發展,農民的腰包鼓了起來,房子新建了,家電齊全了,衣著打扮光鮮了。但谷城政協委員在農村走訪當中卻必現:農村環境衛生不盡如人意,生活污水和垃圾隨意傾倒、隨地丟放、隨意排放的現象十分普遍,一些地方村邊、路邊、水邊垃圾成堆,污水橫流、河道淤塞,可謂到了觸目驚心的地步,嚴重影響當地百姓生活環境衛生質量,并對農民健康構成了巨大威脅。“有新房,無新村”、“室內現代化,室外臟亂差”,成為這些農村地區的形象寫照。雖然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不少村建立了保潔制度,但由于鄉村干部重視不夠,或者由于村集體經濟薄弱,沒能很好地堅持和落實,使制度流于形式。農村生活垃圾問題也成為近幾年來廣大群眾關注的焦點和熱點問題。
對于農村自身的垃圾該如何應對呢?政協委員們建議:一是應建立農村處理垃圾聯防機制,加大執法監察力度,強化群眾監督,采取舉報查證有獎處理的方式,進行防控。二是宣傳好環境衛生等科普知識,加大對現有垃圾的清理、整治,不能讓村頭、街邊、鎮角的荒地、廢棄地、淺溝成為城市向農村輸送垃圾的“站點”,更不能出現“垃圾山”、 “垃圾村”。三是要嚴防農村生態環境、水系、山體的垃圾污染和垃圾堆放引發的次生災害,要建立相關的警示標志,采取村民定期職守的辦法,進行聯防聯控。四是要推廣農村清潔能源利用方面的成熟產品,把農村污水、垃圾、糞便、可燃廢棄物的集中處理納入到新農村垃圾處理和再生能源利用的建設規劃中一體實施,使用農村秸桿或部分垃圾氣化裝置,進行戶內處理或村內集中處理。要把污水凈化裝置、中水循環系統和氣化處理設備等產品投放到新一輪“商品下鄉”活動中。五是要循序漸進,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建立“村集中收集、鄉(鎮)集中處理”機制,由縣鄉政府共同投資,建立垃圾處理廠,形成規模化處理。對以紙屑、玻璃、食品等垃圾,加強前期分類收集,進行資源化利用,實現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和產業化。六是要完善工作機構,建立城鄉環衛工作隊伍。在農村缺少專門的環衛工作機構和衛生保潔隊伍,農村的環境衛生和生活垃圾的處理基本處于不規范的狀態,應盡快建立城鄉環境衛生管理和垃圾處理專設機構,指導和統一管理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和環境衛生問題。
(谷城縣政協 秦宣文 鄧明國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