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人們對存在風險的領域有了風險共擔的想法,由此產生了保險業。
這些年,全球范圍內極端天氣頻發,給農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風險。臺風、龍卷風、暴雨、泥石流、干旱、冰雹、寒流等,都能夠讓現代農業減產或絕收。
今年7月以來,持續干旱,僅湖北省谷城縣就有16.5萬畝農作物受旱,其中3萬多畝受到重旱,部分鄉鎮水稻、玉米減產已經成為定局,農民減收也在所難免。
千百年來,農民靠天吃飯的思想很嚴重。
谷城縣政協委員接觸做保險的朋友后了解到,朋友做保險多年,完成的大部分業績都發生在城鎮,到農村推銷保險難度相當大,不是農民朋友沒錢,而是保險意識比較淡薄,一說到保險,就好像被騙子一樣,反復做工作,也不想入保。
和城鄉居民個人入保一樣,谷城縣政協委員到農村去問一問,給農業買保險的農民更少。沒入保,農業遭受自然災害了,就意味著農民收入的減少,災害造成的損失只能由農民自己承擔。
實事求是地說,國家為農民免除了農業稅近10年,對種地的農民給予種糧補貼,還對農民豐收之后賣糧給予最低保護價。國家對農業非常重視。
谷城縣政協委員通過調研得知,新農合在農村的推廣非常成功,得到了農民的認可和歡迎,農民得病住院,醫療費報銷的比例非常高,這就緩解了農民因病致貧或看不起病的問題。新農合的辦法是農民參保,適當繳費,國家補貼。
為此,谷城縣政協委員建言:給農業買保險,也可以參照新農合的辦法:首先大力宣傳農業保險,讓農民知道農業保險是為農民買一份種地的保障,旱澇保收;其次是讓農民適當繳費,買農業保險,這叫參加農業保險;其三是國家對農民參加農業保險進行補貼。這樣,一旦發生自然災害,農民地里減少的收入就由承保的保險公司負責賠償;其四,保險部門查驗、賠償災害損失,應像新農保那樣,及時、準確、取信于民。這樣,參保的農民才會做到自覺、自愿、積極、主動。
(谷城縣政協 馬明剛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