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是禪宗四祖司馬道信的出生地,佛教禪宗文化是武穴一張獨特的城市名片,是武穴傳統文化的一大歷史遺產。為擦亮四祖名片、打造禪宗文化旅游品牌,更好地開發禪宗四祖文化資源,5月9日至13日,武穴市政協考察了廣東省弘揚和開發禪宗六祖文化情況。借鑒六祖文化資源開發模式,結合武穴實際,就武穴四祖文化資源開發提以下幾點建議;
(一)解放思想,正視禪宗文化價值。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同志在2013年兩會上指出,“要進一步挖掘宗教教義教規中符合時代進步要求的積極因素,努力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使宗教更加有利于國家發展繁榮,更加有利于信教群眾物質和精神生活的改善”。省委書記李鴻忠同志強調要“弘揚禪文化,打造大品牌”。省政府已制定出我省“東禪西道”的旅游發展戰略。省政協肖旭明副主席3月21日就“弘揚禪宗文化,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專題到武穴調研。黃岡市委、市政府已把開發鄂東禪宗文化旅游品牌作為一個重要項目列入工作計劃。武穴弘揚禪宗文化機遇前所未有,必須拋開顧慮,大力營造。一是要正視武穴的禪宗文化資源。隋唐時期武穴境內佛教極為興盛,從唐至清一干余年間,僅一千二百平方公里的范圍內,曾經“寺廟林立、信眾如云”,先后建有一千多座廟宇,有“千佛之國”、“小西天”和“禪宗甲天下”之稱,不僅誕生了四祖道信、頭陀祖師、詹祖、“再來僧”法幢等,還吸引了唐代著名高僧玄奘、馬祖道一禪師來傳道,惠普及泰國僧人蔣祖來建寺,佛教活動影響空前,廣濟縣名就是唐玄宗從“廣施佛法、普濟眾生”的佛語中提煉賜予的。二是要打造兩張名片。禪宗四祖名片。四祖道信生于梅川,成長于梅川,并盡畢生精力帶領僧徒千人在廣濟建寺300多所,傳承法嗣高僧118位,其佛教傳承之功業可與孔子“弟子三千、賢人72”相提并論,他把印度貴族式佛教改革為中國平民化佛教,推行“禪農并重”教詣,是中國式禪宗的開山鼻祖,是傳承發展禪宗文化舉足輕重的關鍵人物。中國佛教泰斗本煥老和尚曾到梅川追尋四祖蹤跡,并題字“中國禪宗源道信”, 禪宗四祖文化名片是武穴能夠在全國創響的文化名片。“千佛之國”名片。擁有“小西天”、“禪宗甲天下”、“佛國廣濟”之稱的地方全國獨一無二,西游記研究學者初步認定武穴是西游記創作的原景地,這張名片跟四祖道信名片相得益彰,是武穴開發禪宗旅游事業的寶貴資源。三是著力打造禪宗四祖文化旅游品牌。大力發展禪宗四祖文化旅游產業,通過弘揚禪宗文化促進經濟發展,達到文化事業和經濟發展雙豐收的目的。
(二)保護傳承,豐富禪宗文化載體。首先,是組織力量研究四祖禪學思想對中國佛教文化影響和貢獻,編輯系列叢書、創作系列影視、戲劇作品,全面宣傳和弘揚四祖文化,找準禪宗四祖文化與現代群眾文化的結合點,形成經濟社會發展的正能量。其次,是充分利用社會力量恢復重建寺廟。重建廣濟禪寺。廣濟禪寺是禪宗四祖文化體驗園的核心項目,它的規模、格局必須符合天下祖庭要求,要邀請高僧大德出謀劃策,聘請著名的建筑設計師設計。同時,還應打造千佛之國名片,恢復重建一些知名寺廟。三是要堅持開展一系列文化活動。如禪宗四祖文化論壇、禪宗四祖文化法會、禪宗四祖文化廟會等,禪宗四祖文化廟會要堅持一年一屆舉辦下去,形成武穴特色。
(三)搭建平臺,營造禪宗文化氛圍。營造弘揚禪宗四祖文化氛圍,確立禪宗四祖文化是武穴市第一文化名片的觀念,爭取湖北省委和黃岡市委支持創辦禪宗四祖文化節,舉辦大型文化展示活動,創響禪宗四祖文化品牌。成立禪宗文化研究中心,聘請各大祖庭、各地高僧大德主持武穴寺廟,參與禪宗文化研究,匯集研究心得,出版一份全國有影響的禪宗文化期刊。建設禪宗文化博覽中心,集中全國各地禪宗文化研究期刊、書籍,與禪宗有關的圣物、史料,成為全國禪宗文化博覽中心。在廣濟禪寺內修建禪宗博物館,集中展示一至六祖的各種圣物資料,再現印度禪到中國禪的演變。經常開展佛事活動及佛教交流活動,要讓佛國廣濟、四祖誕生地成為全國佛教界和信教群眾向往的中心。
(四)厘清思路,開發禪宗文化產業。開發禪宗四祖文化產業大品牌,不只是建一座寺廟的問題,必須有系列的旅游產品,如禮佛、修禪、美食、養生、居住、娛樂、觀光、購物等等,而我市目前禪宗四祖文化體驗園項目,僅僅局限于梅川城區一塊,無法打造系列旅游產品。云浮新興縣的廣東禪文化創意產業園項目規劃總面積425平方公里,主體區域50平方公里。建議武穴市禪宗四祖文化體驗園要擴大范圍,擴充項目。這就需要把禪宗四祖文化體驗園整合成一個大項目,規劃區要包括梅川鎮、余川鎮、大金鎮等,要爭取黃岡市乃至湖北省立項支持,成為湖北禪宗四祖文化體驗園和文化創意園。
(五)建設梅川,打造禪宗文化名鎮。梅川鎮建設應圍繞“禪宗名都”這個主題進行全方位改造,應該堅持評審到位、合理布局、規劃引領、分步實施、形成特色的思路進行建設。經過幾年的努力,將梅川鎮打造成一個名揚天下的禪宗文化名鎮。
(武穴市政協 何學知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