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十堰市張灣區政協農業調研組在區政協副主席王義紅的帶領下,察看了區林業局育苗中心建設大道苗圃園,黃龍鎮斤坪農業生態示范園、棗園都好家庭農場、回龍設施化中藥材基地,柏林鎮太山溝村新改土地蔬菜種植,方灘鄉沉灘河村黃家溝一村民打工回村流轉土地種菜和瑪驪莊園的生產經營現場;聽取了區農業局、區林業局、區畜牧獸醫局和區蔬菜辦公室半年全區農村經濟運行情況通報;委員們就如何實現農村經濟轉型發展提出了意見建議。
一、農業經濟成效顯著,支點較多,潛能較大
1、農業經濟運行態勢較好。
2、農業增收增效新支撐點培育已見雛形。
3、“三農”項目建設得到扎實推進。一是美麗鄉村建設全面啟動。制定了美麗鄉村建設實施方案,區鄉鎮街辦確定了11個試點村。二是生態建設項目如火如荼。三是農業標準化建設持續推進,品牌創建又有新記錄。四是狠抓農產品生產監督檢查,確保了全區生產的農產品質量安全。五是農業科教的陽光工程培訓和農技推廣示范縣(區)項目通過省農業廳檢查考核,綜合考評成績均位居全市前列;農村公路、水利等農業方面的項目正有序推進。
二、存在的問題
1、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與農業產業發展投入資金仍然單一和不足。目前的來源主要靠爭取建設立項,立上項了才有一定的資金,在此基礎上還需要地方政府配套安排資金,但很難配得上套;其次是民間資本注入非常有限,因農業項目周期長、風險大、見效慢,加之我區自身沒有出臺相關的明白支持政策;三是區政府農業切塊資金雖在逐年增加,但面對龐大的需求仍顯得杯水車薪。
2、科技服務隊伍缺失,工作辛苦待遇差。如:2005年湖北省鄉鎮(街辦)機構改革以后,鄉鎮街道的蔬菜專業技術人員全部改行。目前僅保留區蔬菜技術中心,受人員編制、經費的影響,鄉鎮街道沒有專業蔬菜技術員;再如,全區畜牧獸醫隊伍,從四個層面(村級獸醫、有證鄉村獸醫、官方獸醫和畜牧獸醫局直管干部)看,前兩個層面的隊伍現狀是“線段、網破、人散”的境況,村級獸醫是在生豬防疫時臨時請用, 16名有證鄉村獸醫(方灘鄉、西溝鄉各1名,黃龍鎮3名,柏林鎮2名,四個街辦9名)根據防疫時節、搞一季防疫下來每月掙個幾百元,四名職業獸醫享受的是“以錢養事”的待遇,工資實行績效制,每月人均收入才接近千元。加之工作辛苦、風險大、自收自支編制、從事的是技術活,也沒有評定個什么職稱的等原因,存在隊伍難以穩定,人員青黃不接,后續乏人。
3、農業轉型發展步伐緩慢,缺乏自有地相應地激勵措施。一是各級輕農現象普遍存在;二是農業轉型發展缺乏我區實際的系列優惠政策;三是張灣區是工業大區,缺失“以工補農”的長效機制;四是農業轉型發展過程中土地流轉比較平穩。流轉方式有轉包、互換、轉讓、出租、入股等多種流轉形式,但主要流轉形式以出租為主,而且流轉期限較長,約占土地流轉面積的90%以上,主要用于以蔬菜和茶葉種植。
4、農業加工規模企業生產經營形勢喜憂摻半。
三、建議
1、分析形勢,把握走向。一要認清當前全區“三農”所面臨的形勢。隨著我區城鎮化步伐加快,全區五萬多農民中有一部分已失去了土地。雖然政府通過拆遷安置補償,城市(農村)低保、免費培訓等加大了失地農民的扶持力度,但40、50人員乃至更高年齡農民的就業問題、安置區建設進度緩慢問題、移民新村的公共服務與管理等問題,仍制約著我區“三農”工作。二要正確把握我區農業發展走向。總體來講,張灣農業中蔬菜、林業(含花卉、苗木)向設施化、規范化方向發展,是我區農業的重點行業,糧油在一定區域一定時期將保持穩定發展,畜牧業除生態養殖和科學養殖外,將逐步減少,打工經濟仍是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兩鄉兩鎮是我區農業發展的主戰場。
2、落實政策,形成合力。一是認認真真落實國家、省、市惠農的各項支持和補貼等政策。二是積極爭取項目和資金。如繼續加大對農村農田土地治理和改良,庫、塘、渠、堰、路等基礎設施改造建設項目立項爭取力度,為農業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主導投入保障。三是出臺自己地硬措施(激勵機制)發展農業產業。如堅持旅游業與農業互動發展,建立起我區實際的“以工補農”、“以城帶鄉”、“以旅興農”的長效機制,制定出臺吸納社會資本融入農村產業轉型發展的一些政策等(對土地流入者、流出者、新辦農場、莊園達到多大規模給予一定的支持)。
3、培植主體,多方扶持。首先要加強對農副產品龍頭加工企業的扶持(資金、信息),把農業產業化生產、加工、銷售有機結合起來,提高農副產品市場競爭能力;其次要定期走訪農業規模企業,及時幫助解決生產經營中的難題;其三要加強全方位的工作聯系溝通,確保農業規模企業在市經濟目標考核時取得實實在在的成績。
4、推進改革,穩定隊伍。以事業單位改革為契機,科學規劃農業技術人員的“留、退、進”和隊伍管理,關注和幫助解決基層獸醫最關心、最迫切、最直接的民生問題,促進畜牧系統和諧穩定;對基層缺少蔬菜專業技術員的問題,能否考慮直接從農村愛好者中培養,政府將其納入陽光工程培訓之列進行培訓,還可聯系到相關的大學進行短期學習,為農村培養一批政府不發工資、有償為民服務的村專業技術人員。
(十堰市張灣區政協 王義紅 葉克華 林立謙 龔剛 梁武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