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政協委員 >委員建言 >議政建言

關于當陽市打造天下關公文化品牌帶動第三產業突破發展的建議

2014-09-15 01:01:53  
字體大小:【

 

楊洪  李敬東  慎先志


    第三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聯絡生產、生活、流通、分配、消費諸多環節,加速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獨特地位和作用。要爭取實現宜昌前三、全省十強、沖刺全國百強縣市,把當陽建成中等城市的目標,推動經濟和城市轉型,必須高度重視并全力培植當陽第三產業領軍品牌,帶動當陽第三產業突破性發展,全面提升商貿、物流、餐飲、娛樂、房地產、金融保險、旅游、教育、衛生等服務水平和質量,努力把當陽建成人流、物流、商流、資金流、信息流的宜荊荊重要節點城市。


    一、當陽第三產業發展現狀


    一是發展加快,貢獻突出。當陽第三產業產值及增幅均高于枝江等縣市,僅次于宜都。在財政收入貢獻上,尤其是對地方可用財力的貢獻上,當陽第三產業也功不可沒。


    二是行業聚集,規模明顯。當陽先后建立了農貿、建材、汽車及配件、農資及商業步行街等市場,引進了一批大型超市,規劃并建設了物流園區,使服務行業逐步向市場及專業基地、園區聚集,形成了一定的市場效應,實現了較好的規模效益。


    三是品牌引領,質量提升。近幾年來,隨著肯德基、國美、蘇寧、中百倉諸、世紀華聯、東方國酒等一批國際、國內知名品牌入駐當陽,不僅提升了城市品位,也提升了服務業服務質量和水平,同時也帶動了當陽第三產業的發展。


    四是亮點紛呈,后勢可期。當陽是一個文化大市,旅游資源豐富。隨著 “天下關公城”項目的興建并投入營運,必將帶動當陽旅游及住宿、餐飲、物流、金融等相關產業的高速發展;宜荊荊城市圈的建立及融通發展,將給位于三城中心的當陽帶來更多的商流、物流、人流、資金流、信息流,為當陽第三產業拓展巨大的發展空間;隨著當陽工業的逐步發展升級,城市化水平的不斷提升,交通條件的不斷改善,人們收入水平全面提高,也必將給當陽第三產業快速健康發展帶來難得的機遇,以旅游業為龍頭的第三產業成為當陽發展新的增長極完全可期。


    二、當陽第三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總量仍顯不足,增速相對較低。


    二是產業發展不平衡,結構不盡合理。


    三是市場化程度不足,創新能力不足。一般而言,市場化程度越高的行業,發展相對較快。而當陽目前除商業、餐飲業等行業市場化程度較高外,其它行業市場化程度都較低,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發揮,而且市場化準入的障礙較為嚴重,如金融、保險、電訊、教育、衛生、文化、信息媒體等大都屬于壟斷經營、管制經營、限制經營狀態。經營者和消費者涉入有時習慣性依靠拉關系、找政府。所有制結構的限制,造成服務性部門資源流入的不足,要素資源配置不合理,弱化了競爭機制在行業發展中的調節作用,制約了企業經營效益和創新能力的提高。


    四是服務水平較低,產業帶動性不強。縱觀當陽第三產業行業分布,基本從事的是基礎性服務行業,沒有高素質的人才專業團隊支撐,難以提供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科技、信息服務,并且各行業均相對獨立,沒有一個能真正成為行業標準和領軍的企業或法人,更沒有一個能帶動第三產業發展的龍頭企業和叫得響的知名品牌,影響了當陽第三產業發展的高效快速和可持續性。


    制約當陽第三產業發展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現在現階段經濟發展特點和當陽發展現實等方面。


    一是一、二產業發展仍然不夠。第三產業是建立在第一、二產業發展和企業規模擴張及跨區域投資活動增加的基礎上的,較第一、二產業有相對的滯后性。而現階段當陽經濟最大問題仍舊是發展不足問題,尚處于促進農業發展升級、優先發展工業的階段,各類資源要素向一、二產業聚集是客觀現實的需要,也是當前發展的正確選擇,第三產業失去一、二產業支撐,發展仍然難以突破。


    二是城市化水平不高。第三產業發展與城鎮化水平和城市的規模結構密切相關。2013年當陽城鎮化率為48.45%,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的52.57%,相對于第三產業發達地區就更低了。城市化水平不高,城市定居和流動人口就相對較少,以消費服務為主的第三產業發展就受到了抑制。


    三是城鄉居民收入水平不高。2013年,當陽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8443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0445元,雖然在宜昌縣市中位居前列,但與三產發達地區比還有相當的差距,造成市民消費緊縮,限制接受除生產、生活必需的其他服務性需求,也抑制了第三產業的發展。


    四是政策和投資導向也影響了第三產業的發展。由于第三產業在許多領域受到管理體制和政策因素的影響,進入門檻較為苛刻,使一般民資難以進入;再加上許多行業如旅游、信息媒體等投入大、見效慢,還存在一定風險,也導致政策扶持不配套、投資吸引力不強的狀況,影響了第三產業的發展壯大。


    三、關于發展當陽第三產業的建議


    (一)打造關公品牌,培植龍頭產業。


    突破性發展第三產業,促進產業轉型升級,還得靠龍頭帶動。1988年,當陽率先在全省財政收入過億,靠的就是以煙廠為龍頭的企業引領。根據當陽第三產業發展特點和當陽地域特色優勢,應大力發展旅游業,并把它培育成第三產業的龍頭產業和支柱產業。一是大手筆繪制關公文化旅游發展藍圖。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科學制定高起點、高水準、可持續的旅游發展規劃。已編制的要嚴格執行,已超期的應及時修編,尚未制定詳規的要盡快啟動規劃編制。要以在建的天下關公旅游城項目為核心,以關陵廟、玉泉寺顯烈祠為重點,以市內眾多三國“名人”、“名戰”遺址為基礎,依托“大三峽”,融入“鄂西圈”,編制全市關公文化旅游總體規劃,建立系統的項目建設庫,通過加大政府投入、強化對外招商、吸引民資參與等方式,建立多元化投資建設機制,加快推進我市關公文化旅游產品的整合開發與提檔升級,力爭經過5至10年努力,構建起市場競爭力強、品牌知名度高的關公文化旅游產業綜合體。二是全力以赴,高品位打造天下關公文化品牌。 要高標準建設天下關公文化旅游城項目,將其打造成為全省聞名、全國知名、世界有名的關公文化旅游的標志性品牌。要全方位營銷當陽文化旅游品牌。籌建當陽市游客接待中心,統籌全市旅游宣傳推介,通過高強度、廣覆蓋、有創意的整體宣傳和輿論造勢,重點宣傳關公文化、三國文化和玉泉寺佛教文化旅游。同時,加強與山西運城關帝廟、洛陽關林以及周邊荊州、襄樊等關公文化景點集散地聯系合作,實行優勢共享、區域聯動。精心策劃和組織好全球華人關公朝拜大典、關公文化旅游節、關公文化研討會等大型宣傳促銷活動,形成大聲勢,聚集大人氣,產生大效益,力爭把我市建成全國知名的關公文化旅游勝地和全國最大的關公朝拜圣地。三是加大投入,興建旅游配套設施。圍繞玉泉寺、百寶寨、長坂坡及淯溪白石港、半月胡家灣等鄉村休閑旅游進行投資開發,逐步壯大旅游資源;要完善配套旅游產業鏈,通過提升住宿、餐飲服務水平質量,精心設計生產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扶持發展旅行社,改善交通條件等,讓“食、住、行、游、購、娛”等旅游要素協調發展。


    (二)加快城市建設,擴展發展空間。


    要圍繞建設中等城市的目標,精心編制當陽城市建設規劃,合理布局城市各功能區,長遠安排城市發展空間,使城市保持一種科學、快速、可持續發展態勢;同時要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步伐,強化鎮村基礎設施建設,不僅吸引更多的農業人口向城鎮轉移,而且還能吸引更多的外來人口向城鎮聚集流動,從而拉動消費需求,擴大服務領域,促進第三產業發展。


    (三)優化內部結構,構筑全新格局。


    一是要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交通運輸、郵政通訊、貿易餐飲等傳統第三產業仍是我市第三產業的主體,總量大、基礎好,對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貢獻大,仍然是強化發展的重點。要充分利用當陽境內的高速公路、鐵路及遠當、漢宜等級公路的優勢,并通過當枝一級路連接長江黃金水道,建成各種運輸方式相協調的現代綜合運輸網絡,以此建立更為安全、方便、舒適、高效、快速的客運體系,做大做強客運企業,并通過這個網絡,依托各種信息平臺的建設,以長坂坡物流、576、736處等為龍頭,高標準建好物流園區,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使當陽第一、二產業發展需要物資能及時進得來,生產的產品能及時高效的運得出;要積極發展連鎖經營、物流配送、商業代理、電子商務等現代營銷方式,形成以大型購物中心為骨干,超市、專賣店、便民店 、倉儲式商場等為補充的多元化、多層次的銷售網絡,構建大中小齊全、內外貿一體的現代流通體系;要堅持高、中、低檔并存在,通過積極引進知名餐飲進駐我市,發展餐飲連銷經營,建立農家樂、小吃一條街等,大力發展形式多樣、適應不同層次居民需求的餐飲業;要進一步鼓勵社會力量完善、壯大現有的專業市場,新建符合產業導向的新興專業市場,吸引市內外廣大消費者。二是要大力發展新興服務業。穩步發展房地產業。規范發展金融業。培育發展科技信息服務、社區服務、教育服務、商務服務、健康服務等新興服務業,滿足市場更多的更全面的消費和服務需求。


    (四)改善服務環境,營造發展氛圍


    一是達成發展共識。三產發展程度越高,地區的產業結構就越高級,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就越好,經濟結構調整也就越好。在當前優先發展工業的前提下,要逐步增加第三產業的各方面投入,重視第三產業的發展,形成“優二增三”格局并將重心逐步向三產轉移;二是出臺政策支持。要認真做好當陽第三產業發展規劃,對上積極爭取扶持政策,對內主動出臺激勵政策,鼓勵支持發展第三產業,讓更多的資源要素向第三產業聚集。三是壯大專業人才隊伍。第三產業要做大做強,形成全新的服務格局,需要大量具有專業知識才能的人才。要采用培養本地人才、引進外來人才等方式,多渠道、多層次培養、壯大各類專業人才隊伍,為提高服務水平、壯大三產實力提供堅實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