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松滋市政協召集部分政協委員,市經管、農業、工商等部門負責人以及全市10家種植、養殖、農機服務等農民專業合作社代表,召開專題調研座談會,并及時形成《情況與建議》,專報市委、市政府,供決策參考。
據本次調研座談會了解,松滋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具有四大特點:一是發展迅速,覆蓋面廣。二是組織建設形式、經營服務方式多樣。我市現有基層組織帶動型、能人大戶帶動型、鄉鎮服務中心帶動型、龍頭企業帶動型等四種組織形式。在具體的實踐探索中,我市已形成三種主要經營服務方式:即統一品種定向、統一購買生產資料、統一技術指導、統一收購成員產品、統一產品品牌銷售的種植模式;統一提供種苗、統一飼料供應、統一技術指導、統一疫病防治、統一組織銷售的畜禽養殖模式;統一技術培訓、統一作業標準、統一農機調配、統一財務結算的農機服務模式。三是品牌建設、示范社建設力求高標準。目前,有42家合作社取得了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基地認定和產品認證,注冊了“洈水”、“荊康”、“上明”等35個商標品牌。有54家合作社創辦了加工實體。1家被評為全國農民專業合作社,1家被評為全國農機示范社, 9家被評為省級示范社,另有16家合作社被評為荊州市示范合作社,43家合作社評定松滋市示范社。今年又對5家省級示范社申報了國家農業部等9部委聯合評定的國家示范社。四是運行成效明顯。
雖然我市農民專業合作社呈現較好的發展態勢,但從總體上看,仍處于起步階段,發展仍然比較薄弱,面臨著諸多困難和問題。總體表現為“四多四少”:即松散聯結的多,緊密聯結的少;環節服務聯合的多,一體化服務聯合的少;能人大戶領辦的多,龍頭企業和部門領辦的少;掛牌子的多,形成經濟實體的少。具體表現為:一是缺乏普遍認同,有序發展不夠。二是缺乏指導監督,內部規范不夠。三是缺乏人才、資金,帶動能力不夠。四是缺乏有力支持,政策落實不夠。
為此,調研建議:一是突出發展理念。力爭“十二五”末,全市農民合作社達到600家,加入合作社的農戶占40%以上,家庭農場全部加入合作社,社員年純收入高于非社員30%以上;創建各級示范社60家以上,示范社社員賬戶建賬率達到100%,組織機構健全率達到100%,生產計劃、技術標準、品牌銷售統一率達到100%;圍繞糧食、棉花、油料、生豬、水果、水產、花卉苗木、農機植保服務等不同產業產品組建專業聯合社實現全覆蓋。二是狠抓規范建設。根據農業部等9部委聯合制定的《國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評定及監測暫行辦法》要求,加強合作社規范化建設。三是加大扶持力度。一方面爭取市政府項目資金投入,另一方面向上爭取項目扶持,同時建立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形成支持合力。四是重視人才培養。逐步建立健全農民專業合作社輔導員體系,采取多種形式開展農民專業合作知識教育培訓,將農民合作社人才培養納入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現代農業人才支撐計劃、陽光工程培訓重要內容。
(松滋市政協 傅華平 供稿)